谢客乘轺去,清和景物初。
淮流宜映月,濠上好观鱼。
吏事应微挠,吟情自有馀。
偏州莫留滞,东观待翻书。
【注释】
谢客:谢安,字安石,东晋时名士、文学家。谢安之弟谢尚为东阳太守,谢安从兄谢朗为会稽内史。谢氏兄弟在郡中颇有政声。
乘轺(yáo):古代使臣所乘的车。轺,古代一种轻便车。
清和景物初:天气清冷和煦,景色宜人。
淮流:即淮河的水流。
映月:指月光倒影在水中的景象。
濠上:濠梁之上,指濠水之畔。
吏事:官府事务。
微挠:轻微地扰乱。
吟情:诗情。
偏州:偏安于一方的州郡。
偏州莫留滞:不要滞留在偏安之地。
东观:东汉太学,设在洛阳。
翻书:阅读书籍。
【解析】
本诗是一首赠别诗,送别的对象是友人谢尚及其从兄弟谢朗,二人俱有才学。谢尚任东阳太守,谢朗任会稽内史,两人在郡中很有政绩,谢尚还曾作《东阳赋》以自荐。诗人写此诗,意在勉励他们继续勤勉工作,不要滞留在僻远之地,同时表达了对他们才华的赞赏与期望,并希望他们在官场有所作为。
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第一句“谢客乘轺去”,交代了赠别的对象——谢尚及其从兄弟谢朗。谢尚曾任东阳太守,谢朗曾任会稽内史,两人都有政声,而谢尚更以《东阳赋》自荐。“谢客”二字点明题旨,表明这是一篇送行之作。这一句是全诗的起兴,它概括了全诗的内容,并总括出下文写景抒情的中心。
第二句“清和景物初”,紧承首句“谢客”二字,进一步说明此次送行的缘由。谢尚等人去官赴任,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诗人特意提到“清和景物”,既写出了当时气候清新、景色怡人的好时光,又暗含着对谢尚等的期待。“清和景物初”与“谢客乘轺去”相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表现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第三句“淮流宜映月”,具体描写了送行的地点。淮水之流,波光粼粼,月光映照其中,显得分外迷人。“宜映月”,用典。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谢尚等人赴任之地正是会稽郡。这里用谢眺诗句中的意境来表达送行者对谢尚等的期望。
第四句“濠上好观鱼”,进一步描绘了送行的地点。濠水之畔,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岸边垂钓者悠然自得。“濠上”与“淮流”相呼应,都表现了谢尚等人赴任之地的美好风光。这两句既是对谢尚等人即将赴任之地的描绘,又暗含着对他们的祝福与期许。
第五句“吏事应微挠”,直接抒写了送行人的内心情感。“吏事”指公务之事,“微挠”即微小的阻碍或困难。这里用典,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因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披荆荷荚,树下坐百馀人。”此处以桓温的感慨来劝慰谢尚等人。这几句抒发了送行人对友人即将开始仕途的担心,以及对友人能够顺利升迁的期盼。
第六句“吟情自有馀”,进一步表达了送行人的情感。“吟情”指诗歌之情,即作者对友人即将开始仕途的担忧与期盼之情。“自有馀”则表现出了送行人对自己诗歌情感的充分自信。这几句表达了送行人对友人将要展开仕途生活的祝福与鼓励。
第七句“偏州莫留滞”,再次提醒友人不要滞留在僻远之地。这句与第一句相对应,强调了送行人的关心与期望。这几句既表达了送行人对友人即将开始仕途生活的良好祝愿,又体现了送行人对友人前途的关注与期待。
第八句“东观待翻书”,表达了送行人对友人未来工作的殷切期望。“东观”是指东汉太学,位于洛阳。“翻书”即翻阅书籍,表示要勤奋读书学习。这两句表达了送行人对友人未来工作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不断学习进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表达了送行人对友人未来的祝愿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送谢著作之濠梁”为题,实际上是一首赠别诗。诗中通过写送别的情景和表达自己的心情,展现了送行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朋友的祝福与期许。
首句写景。“谢客乘轺去”,点明了送别之人是谢尚及其从兄弟谢朗。“乘轺”是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形似小车,可以载人乘车。“谢客”二字点明题旨,表明这是一篇送行之作。这一句是全诗的起兴,它概括了全诗的内容,并总括出下文写景抒情的中心。
次句写景。“清和景物初”,紧承首句谢尚等人去官赴任,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诗人特意提到“清和景物”,既写出了当时气候清新、景色怡人的好时光,又暗含着对谢尚等的期待。“清和景物初”与“谢客乘轺去”相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表现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接着两句分别描绘了送行的地点以及具体的景色。“淮流宜映月”、“濠上好观鱼”,分别写出了送行的地点——淮水之畔和濠水之畔的美丽风光。这两个句子既是对谢尚等人即将赴任之地的描绘,又暗含着对他们的祝福与期许。
最后两句直接抒写了送行人的内心情感。“吏事应微挠”与“吟情自有馀”两句,表达了送行人对友人即将开始仕途生活的担忧与期盼之情,同时也体现了送行人对自己诗歌情感的充分自信。“偏州莫留滞”与“东观待翻书”两句,表达了送行人对友人未来工作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不断学习进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表达了送行人对友人未来的祝愿与期许。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送别的场景和情感的描述,表达了送行人对友人即将开始仕途生活的祝福与鼓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朋友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