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族无如睦,开亭意可知。
庭阶尽兰玉,兄弟即埙篪。
食有分甘乐,歌谐伐木诗。
欢心己如此,风景况相宜。
诗句释义与注释:
- 抚族无如睦,开亭意可知。
- “抚族”指安抚族群或家庭,“睦”在这里指的是和睦。这句话表达了在和睦的环境中,家族成员之间能够相互理解与支持。
- “开亭意可知”表明通过开启亭子,可以表达出想要传达的意思或意图。
- 整体表达了一个通过开放空间来表达内心想法的主题。
- 庭阶尽兰玉,兄弟即埙篪。
- “兰玉”常用来形容美好和珍贵的品质,这里可能是指庭院中的美丽景色或者是珍贵之物。
- “兄弟即埙篪”是比喻兄弟关系像乐器一样和谐,埙(xūn)和篪(chí)均为古代乐器,用以形容兄弟之间的和谐相处。
- 这句诗通过描绘庭阶的美丽和兄弟间的和谐关系,强调了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愉悦。
- 食有分甘乐,歌谐伐木诗。
- “分甘乐”意味着共享美味的食物,享受其中的乐趣。
- “歌谐伐木诗”则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和谐的歌声,如同古人在伐木时吟唱的歌曲,表达了生活的快乐和满足。
- 整句诗反映了生活中简单而美好的一面,食物与歌声的结合象征着生活的和谐与乐趣。
- 欢心己如此,风景况相宜。
- “欢心己如此”表示因为这种和谐的氛围,每个人的内心都感到快乐和满足。
- “风景况相宜”则强调了这样的自然环境或环境对人的心情有着积极的影响,使得风景更加宜人。
- 整句诗总结了前文,强调了和谐的环境对于提升人们心情的重要性。
译文:
在和睦的家庭中,我们无需多说,就能明白彼此的想法。
庭院里充满了美如兰玉的花草,兄弟间的关系就像埙和篪那样和谐。
分享美食带来的喜悦和歌声中的和谐共鸣,都是生活中的幸福时刻。
因为这样美好的环境,我们的心也感到快乐,景色也显得更加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和谐家庭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家庭成员间的理解、支持和和谐相处构成了这个理想画面的基础。通过具体的画面——“庭阶尽兰玉”、“兄弟即埙篪”等,诗人细腻地勾勒出了一幅充满爱与和谐的景象。此外,通过“食有分甘乐”、“歌谐伐木诗”等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生活态度,即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求快乐和满足。最后,“欢心己如此,风景况相宜”两句,不仅总结了前面的描述,而且深化了对和谐环境对人心影响的理解,使整首诗歌的意义更加丰富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