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之之墨池,渊明之醉石。
人生嗜好亦天然,岂顾书淫与酒癖。
一时声价动宇宙,千古林泉记踪迹。
书固吾不能,酒亦久不吃。
支筇葱翠畔,鉴影泓澄侧。
萧然欣会间,颇类师也辟。
所慕不靳能,舍此山南宅。
【注释】
①羲之: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墨池:相传王羲之在绍兴的兰亭有“墨池”,后人称其为“王氏墨池”。
②渊明: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醉石:陶渊明爱酒,他常醉眠于溪边的一块石头上,所以这里说他的“醉石”是“林泉记踪迹”的象征。
③书淫、酒癖:指沉迷于书法和饮酒。
④支筇(qiong):拄着手杖。葱翠:形容山色青翠茂盛。
⑤萧然:形容心境宁静。会间:会晤时。师也辟:即谢灵运的诗风。
⑥所慕不靳(jīn)能:意即所追求的不计较能力的大小。靳能:吝惜才能。舍此:放弃此地。
【译文】
王羲之的墨池旁,
陶渊明的醉石边。
人生的嗜好自然形成,
何必顾及书法和酒瘾。
一时名声震动宇宙,
千古流传的是山水佳境。
书法固然是我的所长,
但酒却很久不曾喝。
拄着手杖漫步青山绿水间,
照影于清流清澈的水潭边。
心情十分宁静喜相逢,
颇似谢灵运的诗风。
我所羡慕的不在于才华大小,
舍弃了山南的宅子来隐居。
【赏析】
这首诗是写隐逸生活的情趣,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和热爱。全诗四句,每句都紧扣“隐逸”二字,以王羲之、陶渊明的典故入诗,既显示了诗人的文化素养,又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首句点出题旨,用王羲之的名迹引出下文。次句用陶渊明的事迹加以说明,并表明作者的隐逸生活态度。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进一步阐明作者的隐逸原因。第四句点出隐逸的原因,并说明这种隐逸不是消极避世,而是积极从事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事业。最后两句,写隐逸的生活情趣,表明了作者的志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