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谁家绮席开,夜阑箫鼓趁虚催。
启明不为牵牛计,又放朝阳送曙来。

诗句释义:

  1. 乞巧谁家绮席开: 描述了一个七夕节夜晚,谁家的绮丽宴会正在举行。这里的“乞巧”指的是人们通过乞求织女赐予巧手,希望在七夕这天能得到美好的爱情和婚姻。而“绮席开”则描绘了一幅华丽的宴席景象,意味着这个节日充满了浪漫和喜悦的气氛。
  2. 夜阑箫鼓趁虚催: 这里用“夜阑”形容时间的流逝,而“箫鼓趁虚催”则是说在这宁静的夜晚,人们趁着夜色未深,开始演奏箫鼓,为即将到来的七夕节增添气氛。这里的“虚催”可能是指利用夜色的掩护,更加隐蔽地庆祝这一节日。
  3. 启明不为牵牛计: “启明”通常指金星,这里借指星星或天空中的明亮物体。而“牵牛计”则是一个比喻,暗指牵牛星(即织女星)的传说故事。诗人用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对牵牛星的敬仰,或是在提醒人们,尽管牵牛星是七夕节的背景之一,但它并不是最重要的元素。
  4. 又放朝阳送曙来: 这里的“送曙”可能是指送走黑暗,迎接新的一天的意思。“朝阳”则是指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整个句子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即使七夕节的结束,但新的一天即将到来,人们应该像迎接新的一天一样,充满希望和活力。

译文:
乞巧谁家绮席开,夜阑箫鼓趁虚催。
启明不为牵牛计,又放朝阳送曙来。

注释:

  1. 乞巧 - 祈求聪明和巧手。
  2. 谁家 - 哪个人家。
  3. 绮席 - 华丽的宴席。
  4. 夜阑 - 深夜。
  5. 箫鼓 - 古代乐器,声音清脆悠扬。
  6. 虚催 - 利用时机,趁机行事。
  7. 启明 - 金星。
  8. 牵牛计 - 传统上认为牵牛星(即织女星)与牛郎星每年七夕相会的故事。
  9. 又放 - 再次出现。
  10. 朝阳 -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11. 曙来 - 新的一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夜晚的情景。开头两句通过对七夕节夜晚宴会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热闹的氛围。接着,诗人用“启明不为牵牛计”这一反常理的设问,表达了对传统七夕节传说的质疑,同时暗示了对自由恋爱和个性追求的推崇。最后一句“又放朝阳送曙来”则以乐观的态度结束了全诗,寓意着新的一天的到来,象征着希望和新的开始。整首诗既有对传统节日的怀念,也有对现代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