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渡竟何处,欲游未能游。
梦寐金谷岩,神往形独留。
异哉城市中,芳菲自春秋。
长红杂团绿,结成岩穴幽。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首句起得突兀,直点游踪。第二句写欲游未游,意在言外。“金谷”是晋石崇、绿珠故事发端的地方,“神往形独留”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此事的感慨之情。三、四两句描写花洞中春色。“异哉”二字,写出了游人所见所感,与城中迥然不同。“长”、“团”二字,用得好,既写出了花洞中的山岩色彩斑斓,又写出了花果的形态各异。“结成岩穴幽”一句,写花果结成后形成的幽深环境,与前两句所写的游踪相呼应。此诗以“游”为线索,从“浮渡竟何处”,到“神往形独留”,“异哉城市中”,再到“结成岩穴幽”,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答案】

注释:

1.浮渡:泛舟。竟何处:到底什么地方。

2.欲游未能游:想游但还没有开始游。

3.梦寐:做梦的时候。金谷岩:即金谷园,晋石崇和王恺曾于此地斗富。

4.神往:精神上向往;形独留:形体独自留下。

5.异哉:多么不同啊;城市:指洛阳,因洛阳为天下之中而称。

6.芳菲:指花草树木。春秋:四季的变化,借喻时光。

7.长红杂团绿:指山上岩石的颜色。

8.结成岩穴幽:指花果树结出的果子,结成了幽静的山谷。

赏析:《花洞》一诗是诗人游览龙门时所作,全诗以“游”为线索,层层展开,结构严谨,脉络清晰。首句“浮渡竟何处,欲游未能游”直接点出游踪。次句紧承首句,进一步抒写欲游而未能游的心情。第三句“梦寐金谷岩,神往形独留”,以梦寐来表达对金谷岩神往之情,并由此引发出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自己不能像古人那样尽情赏玩美景的遗憾心情。第四句“异哉城市中,芳菲自春秋”,写洛阳城里的景色,洛阳城虽繁华,但与金谷岩相比却大相径庭,洛阳城内的草木荣枯随四季更替,只有金谷岩一年四季常青。这里既表现了洛阳城与金谷岩的差别之大,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第五句“长红杂团绿,结成岩穴幽”,写洛阳城的山石,山石上长满了红艳的花丛,又长满了绿色的灌木,形成了幽深的岩穴,表现出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最后一句“结成岩穴幽”与开头的“欲游未能游”相呼应,表达了自己虽然有志于游览名胜古迹,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如愿以偿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