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顾无云道路开,黄麾迎从六龙来。
三神合祭光千古,万旅传呼动九垓。
幽鸟似通昆阆信,真松深隐栋梁材。
已知身世非常事,曾到天门十二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登泰山》诗。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
- 四顾无云道路开,黄麾迎从六龙来。
- 三神合祭光千古,万旅传呼动九垓。
- 幽鸟似通昆阆信,真松深隐栋梁材。
- 已知身世非常事,曾到天门十二回。
我们对每一句进行详细的翻译和注释:
- 四顾无云道路开,黄麾迎从六龙来。
- “四顾无云”:四周望去,没有云彩阻挡。
- “道路开”:道路变得开阔。
- “黄麾迎从六龙来”:皇帝的车驾(黄麾)迎着从六龙而来的(象征皇帝权威的)帝王之旗。
- “六龙”:古代指皇帝或天子出行时所乘的六匹马。
- 三神合祭光千古,万旅传呼动九垓。
- “三神合祭”:指天地、日月、五岳等神祇在泰山上进行祭祀活动。
- “光千古”:使整个历史都闪耀着光辉,意味着泰山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
- “万旅传呼动九垓”:众多旅行者和信徒的声音传遍了整个世界。
- “九垓”:泛指天空的极远之处。
- 幽鸟似通昆阆信,真松深隐栋梁材。
- “幽鸟”:暗指泰山上的鸟类或其他自然生物。
- “似通昆阆信”:似乎能与神话中的仙界相通。
- “真松”:真实存在的松树,常比喻坚韧不拔的品质。
- “深隐栋梁材”:比喻真正的才能和品质深藏在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中。
- 已知身世非常事,曾到天门十二回。
- “已知身世非常事”:意识到自己的生命经历非凡而独特。
- “曾到天门十二回”:形容自己曾经多次前往泰山,经历了许多非凡的事。
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和所见所闻。诗人通过对泰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经历的独特感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