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无踯躅,故国有杨梅。
怅望心常折,慇勤手自栽。
暮年逢火改,晴日对花开。
万里乌塘路,春风自往来。
【注释】
- 题齐安寺山亭: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北。齐安:指东晋王羲之的别号“东安”,这里借代他的故乡会稽(今浙江绍兴)。
- 踯躅:花名,即杜鹃花。
- 故国:指作者故乡会稽。
- 杨梅:杨梅树,一种果树。
- 怅望心常折:形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难以抑制。
- 慇勤:殷勤。
- 暮年逢火改:晚年时经历了战火的破坏。
- 乌塘路:指乌程县境内的山路。乌程,古县名,今属浙江湖州市。乌塘,地名,位于今江西九江市西北。
- 春风自往来:春天的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比喻诗人心情舒畅,四处流连。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宿左省》中的一句。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祖国山河的眷恋之情。
首句“此山无踯躅”以“无”字起笔,既点出本题是写景,又表明了诗人所见之景与别处不同。杜鹃花又名踯躅,是一种落叶灌木,开红紫色花,夏季结红色果实。诗人用“无”字,既写出了此地无杜鹃花,也暗示了此处没有其他鲜花可赏、景色单调的特点。
颔联“故国有杨梅”、“怅望心常折”,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杨梅是一种常见的水果,象征着家乡的美好。然而,诗人却因战乱而无法回家,只能通过想象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怅望心常折”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颈联“暮年逢火改”和“晴日对花开”则是对诗人经历的描述。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晚年时所经历的战争和破坏,同时也表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强的意志。他依然能够看到春天的到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这是对他生命力的一种赞美。
尾联“万里乌塘路,春风自往来”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这句诗意味着虽然诗人身处异乡,但他的心仍然与故乡相连。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家乡的味道。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豁达胸襟,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