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台头我欲仙,故人真谓翼垂天。
目光射落三千尺,诗律追还五百年。
应缘又踏瀛州土,寄问骑鲸今好否。
俗情限量须破除,可无忘形我与渠。
【注释】
寄江南睡翁:向江南的睡翁寄去一封信。
翼垂天:指翼垂天之翼,即大鹏鸟,传说能飞九天。
目光射落三千尺:形容诗人的目光远大,能穿透云霄,像箭一样射下三千尺高的距离。
诗律追还五百年:指诗歌的格律可以追溯到五百年前。
瀛州土:指瀛洲岛,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骑鲸好否:指是否骑着鲸鱼在海里畅游。
俗情限量须破除:指要破除世俗情感的限制。
忘形我与渠:指忘却自己和对方的身份,以朋友相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江南睡翁的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第一句“金凤台头我欲仙”,描绘了诗人站在金凤台上,遥望着远方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句“故人真谓翼垂天”,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称其为大鹏鸟,能够飞上九天。
第三、四句“目光射落三千尺,诗律追还五百年”,“目光射落三千尺”形容诗人的目光远大,能穿透云霄,像箭一样射下三千尺高的距离;“诗律追还五百年”则指诗歌的格律可以追溯到五百年前,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入研究和精湛造诣。
第五、六句“应缘又踏瀛州土,寄问骑鲸今好否”,“应缘”表示原因,“又踏瀛州土”则表明诗人再次踏上瀛洲岛,寻找故人;“寄问骑鲸今好否”则是询问故人现在是否还骑着鲸鱼在海里畅游。
最后两句“俗情限量须破除,可无忘形我与渠”,“俗情限量须破除”表达了要破除世俗情感的限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无忘形我与渠”则是希望两人能够忘记身份和地位的差异,以朋友相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诗人与故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展现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