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论多同异,身名有险夷。
一从离紫橐,再不上丹墀。
慷慨风云断,飘零岁月移。
却因闲得早,冷眼看人痴。

【注释】紫橐:指官位。丹墀:皇宫台阶前的丹红色石阶。国论:国家的言论或主张。险夷:指地位的高低、安危。一从:自从。离紫橐,离开高官厚禄。再不上丹墀:不再踏上那通往朝廷的台阶。慷慨:意气风发,豪迈不羁。断:断绝。飘零:流落失所。冷眼:冷静地看待。人痴:指那些不识大体、昏庸无能的人。

【赏析】

这首是作者送别朱侍郎时写的一首诗。首联两句写朱侍郎离京前的情景。“国论”句,说国家中对朱侍郎的议论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意见不一致;“身名”句,说朱侍郎本人的名声和地位有高低、安危之分。这两句是说朱侍郎在朝廷中的处境既非顺境也非逆境,而是一个险象环生的复杂局面。颔联两句写朱侍郎离开京城以后的情况。“一从”句,说他刚离开京城,不久就有人告他谋反。“再不上”句,说即使他不被处死,也不能再回到官场中去。这两句是说朱侍郎因被诬陷而遭贬谪,从此不能再回到朝廷去。颈联两句写朱侍郎在贬谪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慷慨风云断”句,说他虽然遭遇不幸,但志向依然如故,意志依然坚定。“飘零岁月移”句,说他在贬谪中过着飘零不定的生活,岁月蹉跎。末联两句写自己与朱侍郎的关系。“却因”句,说自己之所以能早些得到解脱,是因为自己与朱侍郎关系密切。“冷眼看人痴”句,说自己之所以看透人情世态,是因为看清了那些昏庸无能者的愚蠢行径。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朱侍郎遭贬的同情,并借此抒发自己的愤慨之情。

这首诗以议论入事,直抒胸臆,写得悲壮激昂。诗人在诗中用典,多有出处,但并不拘泥于字面,而是灵活运用,恰到好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