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寒姿苍玉质,久作歙江秋水骨。
磨瑕砻垢饱风霜,袖手南游来楚国。
我曾研破青烟痕,露华半勺拖玄云。
文理细密温而淳,伯乐一顾空马群。
癯癯好古子汪子,雅有半面如旧情。
巧取豪夺俱不敢,聘以厚礼强委禽。
吉日良辰新劝驾,绛帐交欢相慰藉。
斟酌洙泗闯紫阳,大义发越添声价。
紫阳是渠桑梓贤,久矣骖随辑坠编。
会心不惜时磨研,至理神授珠莹圆。
我今赠君明堂一柱金书墨,霜毫冠带来蟾窟。
楮先生者白而腴,即日相邀来览德。
弦歌声里春光半,净几明窗风日暖。
四友参前无间断,俯首循循而勉勉。
万里一鞭涂甚坦,太极门开初未远。
【注释】
石友:诗人自号。
歙江:指浙江徽州一带的山水。
磨瑕砻垢饱风霜:比喻经历坎坷,饱经风霜;磨瑕砻垢,是打磨石头的意思;饱风霜,是指经历了世事变迁,历经沧桑。
袖手南游来楚国:形容自己像袖子一样袖手而来,来到楚国。
文理细密温而淳:意思是文章的条理清晰、细致而温暖。
伯乐一顾空马群:伯乐是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才华横溢,但无人赏识,就像一匹千里马一样。
癯癯好古子汪子:形容汪子(即汪功父)喜欢古文化,瘦弱而又热爱古文化。
雅有半面如旧情:意思是虽然只见过一面,但彼此之间却有一种深厚的感情。
巧取豪夺俱不敢:意思是不敢轻易去夺取别人的东西或利益。
聘以厚礼强委禽:用丰厚的礼物去聘请某人做某事或嫁给某人。
吉日良辰新劝驾:在吉祥的日子和美好的时辰,新人们一起前往婚礼现场。
绛帐交欢相慰藉:在绛红色的帷帐里,新婚夫妇互相安慰。
斟酌洙泗闯紫阳:在孔子的故乡鲁国,斟酌洙泗的学问,闯过紫阳关。
大义发越添声价:大道理更加发扬光大了,声望也更高了。
紫阳:指孔子的故乡鲁国。
骖随辑坠编:陪伴在孔子身边,整理和编纂孔子的著作。
会心不惜时磨研:只要能达到目的,不吝惜时间和精力去磨炼和研究。
至理神授珠莹圆:这是对真理的深刻领悟,就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
明堂一柱金书墨:在明堂(皇宫)中,用金色的书墨书写文字。
霜毫冠带来蟾窟:用白色的羽毛做成帽子,带在身边,就像带着月亮一样。
楮先生者白而腴:楮先生是一位白色又肥厚的文人。
即日相邀来览德:今天我要邀请你来看我的德性如何。
弦歌声里春光半,净几明窗风日暖:在弦歌之声中,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了半边天空;清亮的窗户,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四友参前无间断,俯首循循而勉勉:四名君子在一起学习,没有间断,都勤勤恳恳地努力学习。
万里一鞭涂甚坦:在遥远的道路上,我只需要一鞭之遥就能到达目的地。
太极门开初未远:太极门是古代的一种防御工事,用来阻挡敌人入侵。
【赏析】
这首诗是汪功父给朋友石友的聘书。诗中描绘了石友的风采、才情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相互尊重。
第一句“一片寒姿苍玉质”描述了石友的外貌特征——冷峻、坚毅,如同苍玉一般。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石友的敬仰和欣赏之情:“久作歙江秋水骨”,意指他像秋天的江水一样,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变得更加沉稳、坚韧。
第三句“磨瑕砻垢饱风霜”,进一步描绘了石友的经历和历练。在这里,磨瑕与砻垢都是磨砺的意思,表示石友历经磨难,经受住了考验。同时,“饱风霜”也暗示了他经历过风雨和坎坷,但依然坚韧不拔,充满斗志。
第四句“袖手南游来楚国”,则描绘了石友的胸怀和气度。他不再局限于自己的领域,而是勇敢地走出国门,来到楚国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不仅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还表明了他愿意接受新的挑战,追求更高的目标。
第五句“我曾研破青烟痕”,则是对石友才华的认可和赞赏。这里的青烟痕可能指的是他曾经留下的一些痕迹或者印记,而诗人却能够深入研究并发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这种能力不仅令人佩服,更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露华半勺拖玄云”,则进一步描绘了石友的形象特点。这里的玄云可能指的是他头顶的黑发,而半勺露华则意味着他的头发被露水打湿,显得格外飘逸。这样的形象既给人一种神秘感,又充满了诗意。
第七句“文理细密温而淳”,是对石友文辞的评价。这里的文理细密可以理解为他的文笔细腻、精致,温而淳则意味着他的文辞既温和又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文辞既符合传统的审美趣味,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一句“伯乐一顾空马群”,则是对石友才能的认可和赞赏。这里的伯乐是一匹马的主人,他能够看出这匹马的潜力并将其买下。同样地,诗人认为石友的才能值得被发现和认可,他应该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
整首诗通过对石友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他的风采和才华。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这种情感贯穿始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氛围和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