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先庙谒汾阳,提笔从公写短墙。
再别巴江油戟下,七逢天竺桂枝香。
宦途自许安仁拙,浮俗谁怜处士狂。
客舍无烟饥欲死,尚惭知己问行藏。

【解析】

此诗为代人向郭帅进献的颂德之作,全诗以记叙和议论为主。“昔年先庙谒汾阳”一句是写自己当年入京应试时的情景。当时郭子仪正任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副大使兼河中节度等使,故称郭帅;“提笔从公写短墙”一句表明了诗人对郭子的敬仰。“再别巴江油戟下,七逢天竺桂枝香”两句则描绘了郭子仪两次拜相的辉煌历程。其中“巴江”指成都府所属的四川地区;“油戟”指兵器,此处借指军权;“天竺”指杭州西湖一带,这里泛指京城,即长安;“桂枝香”指桂花,象征吉祥,这里借指官职升迁。“宦途自许安仁拙,浮俗谁怜处士狂”两句则是说,自己虽然有做官的志向,但并不追求名利,而是鄙视世俗,甘于清贫,所以得不到赏识。“客舍无烟饥欲死,尚惭知己问行藏”两句,诗人说自己在京城漂泊,没有住房,生活十分困苦,而郭子仪却对他非常关心,询问他的生活情况,对此诗人感到十分惭愧。最后,诗人以“客舍无烟饥欲死,尚惭知己问行藏”作为全诗的结语。

【答案】

①昔年先庙谒汾阳:过去我到汾阳庙祭拜过。②提笔从公写短墙:拿着毛笔为郭帅写了一副挽联。③再别巴江油戟下:再一次辞别巴地。④七逢天竺桂枝香:七次被提拔为朝廷官员。⑤宦途自许安仁拙:仕途上不追求功名利禄。⑥浮俗谁怜处士狂:鄙视世俗,甘于清贫。⑦客舍无烟饥欲死:京城漂泊,没有住房,生活困窘。⑧尚惭知己问行藏:郭子仪对自己关心备至,自己却惭愧不已。⑨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应命进奉之作,诗人以平实的语言,记叙了自己当年去汾阳庙祭拜郭子仪并为其撰挽联之事。诗歌开头四句交代了诗人去汾阳庙祭拜郭子仪并为其撰写挽联的原因。诗人因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京,在京师拜访了郭子仪并向其献上了挽联。接着八句叙述了郭子仪对自己的关照,诗人对此感激涕零。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愧疚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