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论崇高节,宸心眷朴忠。
调元才玉铉,均佚即琳宫。
补衮嘉谋密,平衡道揆公。
惜哉当国浅,不及究成功。
【注释】
“士论崇高节”句:士人议论,认为高尚节操的人才能担当重任。
“调元才玉铉”句:调和天下,只有像美玉一样有德的人才配当宰相。
“补衮嘉谋密”句:补充国家大政的良策是机密的,能主持国家大政的大臣应该具备公正无私的精神。
“平衡道揆公”句:保持国家政治的平衡,使国事清明,必须依靠公正无私的贤臣。
“惜哉当国浅”句:遗憾的是这个人只做了很短的时间宰相,未能完成他的政治抱负。
【赏析】
《魏丞相挽诗三首》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嵇含的作品。此诗为其中第一首。全诗通过赞美嵇含的卓越才干,来抒发对贤才的崇敬之情。
全诗共六句二十个字,可分为四层。每句均用韵,韵脚字均为平声韵(下平八庚)。其结构形式是:起二句写贤人志向;三、四句写贤人才干;五、六句写贤人功业与命运。全诗以“士论”为线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揭示出诗人对贤人的崇敬之情,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士论崇高节”,这一句点出了嵇含之所以受到人们崇敬的原因。在封建时代,士大夫阶层往往具有某种清高孤傲的气质,他们崇尚气节,鄙视庸俗,而这种清高孤傲的气节正是他们能够成为一代伟人的根本原因所在。嵇含作为一代名将,他的气节更是得到了人们的崇敬。“宸心眷朴忠”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嵇含之所以受到人们崇敬的原因。这里的“宸心”指帝王之心,“眷朴忠”则是指淳朴忠厚的品格。《论语·卫灵公》:“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会成全别人的美德,不会助长别人的邪恶;小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喜欢做坏事,甚至会陷害别人。而嵇含却做到了“成全别人”,他既善于用兵作战,又善于安抚百姓,深受人们的爱戴。
嵇含不仅为人正直、善良,而且才华横溢,深得人心。“调元才玉铉”,“玉铉”在这里指的是朝廷重臣。“调元”,即调节国家的政局、政策等,使之符合人民的利益。这里的“才玉铉”就是指那些具有治理国家才能的宰相或大臣。《后汉书·张衡传》载:“元”是天帝之始,也是万物之本。所以“调元”一词在这里指的是治理国家,使之符合天意和民意。嵇含就是这样一位有才能的宰相,他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治理国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均佚即琳宫”,这两句是对“调元才玉铉”的解释与延伸。“均佚”是指使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之苦;“琳宫”则是指华丽的宫殿。这里的“均佚”和“琳宫”都是指美好的生活。嵇含在位期间,正是国家最需要人才的时候。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因此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国家服务。他所制定的各项政策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造福百姓。在他的带领下,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
“补衮嘉谋密”,这一句则是对“均佚即琳宫”的具体化。这里的“衮”是指天子所穿的礼服,也用来代指天子。“补衮”则是指修补皇帝衣服上的裂缝,使其完好无损。这里的“嘉谋密”则是指高明的谋略和密不透风的计划。《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吾子之言,皆顺吾意,二三子之所喜,吾将纳之;二三子之所不乐,吾将去之。”这里的“二三子”指的是同僚或同事,他们的意见和想法都值得采纳,因为他们都是为国家服务的。而嵇含则更注重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是否能够真正为国家带来利益。因此,他在工作中总是谨慎行事、深思熟虑,力求做到最好。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他在任职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平衡道揆公”,这一句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解释。这里的“平衡”可以理解为公平、公正;“道揆”则是指治国之道。这里的“公”则是指公平、公正。嵇含深知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公正、公平的环境,因此他总是尽力做到公平、公正地处理事务。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最后一句“惜哉当国浅”,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感慨。这里的“惜”表示惋惜;“当国”则是指担任国家的重要职务;“浅”则是指时间短暂、经验不足等。嵇含虽然在任职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初入仕途的年轻人,对于国家事务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全面。因此,当他看到自己的功绩远不及前辈们时,心中难免感到惋惜和失落。然而,正是这种经历让他更加成熟、稳重。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努力工作、不断进取,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