踉蹡揖客客为谁,依旧骊珠色陆离。
不谓远游来此地,未能小隐待何时。
惯看覆手仍翻手,休问开眉与皱眉。
归去淮山访猿鹤,清风满袖自披披。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 第一句:“踉蹡揖客客为谁?”
- “踉蹡”是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形容诗人行走的状态。
- “揖客”指的是向客人作揖行礼,表示尊敬或迎接。
- “客为谁”即问客人是谁。
- 注释:诗人在与客人道别,询问对方的身份。
- 第二句:“依旧骊珠色陆离。”
- “骊珠”是一种珍贵的宝石,通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色陆离”形容色彩斑斓,这里可能指代客人的服饰或外貌。
- 注释:诗人称赞客人的美丽与珍贵。
- 第三句:“不谓远游来此地,未能小隐待何时?”
- “不谓”表示没有想到或惊讶。
- “远游”意味着长途旅行。
- “此处”指代当前的位置或环境。
- “小隐”是指隐居,寻求安静的生活。
- “待何时”是说等待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 注释:诗人对于客人远道而来表示意外,同时询问自己是否能够找到隐居之地。
- 第四句:“惯看覆手仍翻手,休问开眉与皱眉。”
- “惯看”表示习惯于看。
- “覆手”和“开眉”都是面部表情的描写,分别指手的翻转和眉毛的展开。
- “仍翻手”和“与皱眉”则是对动作的重复描述,强调变化和多样性。
- 注释:诗人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表达了对人复杂性格的感慨。
- 第五句:“归去淮山访猿鹤,清风满袖自披披。”
- “淮山”泛指淮河之南的山,可能是诗人所在地附近的山脉。
- “访猿鹤”意指拜访山林中的动物或隐士。
- “清风满袖”形容衣袖被风拂动,带有一种飘逸的感觉。
- “自披披”可能是模仿鸟儿振翅的声音。
- 注释:诗人计划返回家乡,探访山林中的自然风光和隐士。
- 第六句:“清风满袖自披披”,这两句诗可以看作是全诗的结尾部分。
- “清风满袖自披披”描述了诗人走在山间清新的空气中,感受着微风轻拂的情景。
- “自披披”模仿了鸟儿振翅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风吹过衣袂的画面。
- 注释:这两句诗以自然景物作为载体,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轻松、愉悦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进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同时,诗中的哲理意味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