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岁踵英游,桥门隽逸流。
文章唐杜老,事业汉留侯。
未旨黄金鼎,先成白玉楼。
经纶展不尽,识者为时忧。
【注释】
冠岁:少年时。踵英游:追随英杰,指与有才德的人交往。桥门:指东汉名臣桥玄,字公衍,南阳新野人,少好学,隐居桥下,自称“潜龙”。隽逸:超群拔俗。唐杜老:指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汉留侯:指汉代开国功臣张良。未旨:未尽之意,意喻志向远大、抱负非凡。先成:指早年即已取得成就。经纶:治理国家的政治才能和谋略。识者:有见识的人。为时忧:为国家和时代的忧虑。
【赏析】
此诗作于钱师魏参政挽辞之际(据《全唐诗》卷七百四十六)。钱师即钱武肃王,名镠,吴越王,在位时曾大力兴办学校,发展文化,故称“钱师”。魏参政即魏元忠,因得罪武则天被流放钦州,后得昭宗特赦而还朝。这首诗是钱武肃王为他的追赠之作。
首句说年少时便与有才德的人交往,“冠岁”指年幼。“踵英游”指跟随英才交往。这两句赞颂钱师少年时就与有才华的人士相往来,并受到他们的熏陶,因而能成为杰出的人。“桥门隽逸流”,指钱师年轻时就很有才华,为人超群拔俗。“桥玄”指桥玄,字公衍,东汉初南阳人,少有高行,隐居于桥下,自称“潜龙”。他与著名文人扬雄、司马相如友善,常一起讨论文章,评论人物,当时号称“三君”。后来他举茂才,任太山都尉,以廉洁闻名。建安中,为司徒袁隗所辟,迁侍中、中护军、奉车都尉。后遭党锢之祸,家居十年,闭门谢客。建安末年,曹操征他出来做官,他推辞不受,仍隐居桥下;曹操亲自去请他出仕,他才答应出来做官,但不久又被免职了。“隽逸流”用来形容钱师的才华非常出众,与众不同。
次句说钱师的文章就像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所写的那样,“唐杜老”,指杜甫。杜甫是“诗圣”,也是“文章仙”,他的诗篇,被誉为“诗史”。“事业汉留侯”,指张良的事业。张良是西汉开国元勋,他在辅佐刘邦建立汉朝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汉留侯”就是对张良的尊称。这里把钱师比作张良,表示钱师不仅文才出众,而且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这一句赞美钱师不仅学问渊博,而且人品高尚,堪为后辈楷模。
第三句说钱师没有达到功成名就的理想,但早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未旨黄金鼎”,指钱师未能实现当皇帝的雄心壮志,但他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如同古代帝王享用金鼎那样富有,享受着荣华富贵。“先成白玉楼”,指钱师尚未能够达到自己最高的理想境界,但是已经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声誉。“白玉楼”比喻钱师的高位和声望。这里既赞美了钱师的才华横溢,又表达了对钱师尚未取得最高成就的惋惜之情。
第四句说钱师治理国家的能力像治理国家的人才一样高明,但还没有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经纶”,谓治理国家的策略或才能。“不尽”指未充分发挥,也指未达到最高峰。“识者”指那些有见识的人。“为时忧”指有见识的人看到这种情况而感到担忧,担心钱师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国家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这一句表达了对钱师才能未尽、时机未到的遗憾和担忧之情。
全诗赞扬钱师少年时就已很优秀、才华出众,但未能达到最高的理想和成就。同时表达了有识之士对他的期望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