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比桃源去路迷,洞天乞得在湖西。
南雷九咏增光甚,多谢雄篇再品题。

【注释】

一、能比 —— 可与之相媲美。

二、桃源去路迷 —— 《桃花源记》中说,晋人渔翁入桃花源,“忘路之远近”。

三、洞天 —— 道教认为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诗人的家。

四、湖西 —— 诗人隐居的地方。

五、南雷 —— 即黄庭坚,字鲁直。

六、九咏 —— 这是指他的诗作,共有九首,故称。

七、光甚 —— 光大得很。

八、多谢 —— 表示谦词,谢谢。

九、雄篇 —— 雄浑的文章,这里指黄庭坚的诗。

【赏析】

此为和诗。黄庭坚与友人在湖西相聚,吟唱了九咏诗后,友人又作和诗,其和诗曰:“能比桃源去路迷,洞天乞得在湖西。南雷九咏增光甚,多谢雄篇再品题。”黄庭坚读罢和诗后十分赞赏,遂作此绝句和诗。

第一句“能比桃源去路迷”,是说黄庭坚和友人的聚会之地,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道路难辨,使人迷失方向。这里的“桃源”,既指隐者所居之地,也指他们聚会之所。陶渊明《桃花园记》云:“先世避秦难,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字在这里既是隐者居所之名,又是隐者自比之物。“去路迷”三字既写出了他们的隐逸生活,又表达了他们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第二句“洞天乞得在湖西”承接上文,点明聚会之处在湖的西边。“洞天”一词,出自道家经典《太平经》:“天地之间,有九室之治,名曰洞天。”这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用以借喻诗人隐居地。“湖西”则指出于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乞得”即得到,这里表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

第三句“南雷九咏增光甚”,是说黄庭坚的九咏诗,在友人的吟唱之下,更增添了光彩。“南雷”是黄庭坚的号,“九咏”即他所作的九篇诗文。“增光甚”三字,表明这些作品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荣誉。“多谢”则是谦虚之辞。

末两句“雄篇再品题”,是说黄庭坚再次吟诵友人的诗作,对其赞美不已。“雄篇”即雄伟的篇章,指友人的诗作。“再品题”则是说黄庭坚不止一次地吟哦着这些诗句,反复品味其中的奥妙。“再品题”三字,表明他对友人诗作的喜爱之情。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黄庭坚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以及他对于友人作品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