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相公宅,枯杨枕绿波。
老兵犹自语,贵客旧曾过。
壁暗蛛生网,门空爵可罗。
问他桃与李,何处得春多。

诗句赏析:

  1. 诗句解读
  • 寂寞相公宅:这句诗通过“寂寞”二字,传达出一种空旷和冷清的气氛,暗示着主人的孤独和冷落。这里的“相公”可能是诗人对某位高官的称呼,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称。而“宅”字则直接点明了这是一座官府的建筑。整句诗通过简洁的词汇,勾勒出了一幅荒凉寂寥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官场的冷漠与无奈。
  • 枯杨枕绿波:这句诗以“枯杨”作为背景,营造出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而“枕绿波”则描绘了杨树的影子在水面上摇曳的情景,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这里的“枕”字,既表现了杨树的坚韧不拔,也暗示了它已经失去了生机。同时,“绿波”则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与“枯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而生动。
  • 老兵犹自语:这句诗描绘了老兵独自说话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这里的“老兵”可能指的是一位经历了沧桑的老人,他的话语充满了智慧和人生经验。而“犹自语”则表明他的思绪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时光中,无法摆脱那些回忆的束缚。这种孤独而又深沉的情感,使得这句诗更加具有感染力。
  • 贵客旧曾过:这句诗则是在表达对于曾经来访过的尊贵客人的回忆。这里的“贵客”可能指的是一些地位显赫的人物,他们对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关注和情感。而“旧曾过”则表明这些人曾多次来到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样的描述不仅增加了诗句的层次感,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怀旧的氛围。
  • 壁暗蛛生网:这句诗描绘了墙壁昏暗、蜘蛛结网的情景,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时间的无情。这里的“壁暗”强调了墙壁的陈旧和破败,而“蛛生网”则暗示了时间的积累和变迁。这样的描写不仅反映了环境的荒凉和萧条,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无助。通过这样的对比和映衬,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悲凉而沉重的氛围。
  • 门空爵可罗:这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门扉空旷、宾客稀少的场景。这里的“门空”表明了大门敞开却无人问津的状态,而“爵可罗”则形象地描绘了门前堆积如山的酒杯和酒壶,反映出主人的孤独和宴请的失败。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的落寞和无奈,也增强了整首诗的情绪张力。
  • 问他桃与李:这句诗则是在提问的方式中透露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这里的“桃与李”可能代表了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降临。而“何处得春多”则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这样的说法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通过这样的对比和反问,诗人成功塑造了一个既孤独又充满希望的形象,使整首诗更加富有哲思和深度。
  1. 诗歌背景
  • 叶茵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多反映现实社会问题和个人情感体验。叶茵的生平资料不多,但从现存作品中可以推测,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这也反映在了叶茵的作品中。因此,《过旧相府》这首诗可能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1. 诗歌主题
  • 《过旧相府》这首诗的主题集中在官场的荒废和个人命运的沉浮上。通过描写相府的荒芜景象以及老兵和贵客的对话,诗人揭示了官场的虚幻与腐朽。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代的忧虑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1. 艺术手法
  • 叶茵在《过旧相府》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含义和更强的表现力。例如,将相府比作“寂寞相公宅”,将枯杨枕绿波形容为“老兵犹自语”,都是通过具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或思想。此外,通过描绘老兵和贵客的对话,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思考性。
  1. 文学价值
  • 《过旧相府》作为叶茵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叶茵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也体现了他的高超的艺术造诣。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过旧相府》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更在思想上展现了深厚的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特征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