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初寒好,初寒洛水桥。
沙痕水清浅,风叶柳萧条。
关塞长涂直,嵩丘倒影遥。
凤楼虽在北,车马不尘嚣。
这首诗是杜甫的《和张文裕初寒十首》其中的第三首。
注释:
- 何处初寒好? 问得好,初寒的地方在哪里最好呢?表达了对初寒美景的喜爱和期待。
- 初寒洛水桥。 初寒时节,洛河上的桥梁显得特别清新美丽。
- 沙痕水清浅,风叶柳萧条。 洛河水面上,留下了沙滩的痕迹,显得清澈而平静;风吹过柳树,落叶纷飞,景色显得有些萧瑟。
- 关塞长涂直,嵩丘倒影遥。 关隘要塞,道路漫长曲折;嵩山之巅,倒影映照在水面上,显得遥远而清晰。
- 凤楼虽在北,车马不尘嚣。 虽然凤凰阁位于北方,但车辆行人却不会尘土飞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的洛阳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中。首句“何处初寒好?”便引发了读者对初寒之美的无限遐想。接着,诗人以洛河之桥为背景,描绘了初寒时河流的宁静与岸边沙滩的痕迹,形成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
随后,诗人转向自然景观,描述了柳树在初寒中的萧瑟之美,以及关塞与嵩山的景象。这些描写既展示了自然之美,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
最后两句,“凤楼虽在北,车马不尘嚣”则巧妙地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虽然身处繁华之地,但心境如诗中所描绘的那般宁静与超然,不受世俗尘埃的影响。
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初寒之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能,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