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德蕴是明代著名的女诗人。
陆德蕴藏才于诗坛,她的诗歌多涉及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尽管当时社会对女性文学创作有着种种限制,但她的作品却展示了其不凡的艺术才能和深邃的文学素养。她的诗歌风格清婉、含蓄,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细节和抒发个人情感。
陆德蕴是明代著名的女诗人。
陆德蕴藏才于诗坛,她的诗歌多涉及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尽管当时社会对女性文学创作有着种种限制,但她的作品却展示了其不凡的艺术才能和深邃的文学素养。她的诗歌风格清婉、含蓄,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细节和抒发个人情感。
凤台曲 宫树层层隐栏曲,紫篁吹动参差玉。 秋声袅袅月满台,青鸾衔信三山来。 弱流拍山险难渡,飞琼别扫丛霄路。 绿香绣帐尘梦消,紫篁声沉鸾影遥。 金屏鹦鹉泣烟曙,海阔云深不知处。 注释 - 凤台:古代建筑名,这里指代一座宫殿。 - 宫树:指的是宫廷中的树木。 - 层:形容树木排列得非常密集。 - 栏曲:弯曲的栏杆。 - 紫篁:指紫色的竹子。 - 吹动:风吹过。 - 参差玉
关山月 青海城高寒吐月,白龙堆下沙如雪。 一镜明明圆复缺,长倚关山照离别。 胡笳声悲胡马嘶,五更影落阴山西。 铁衣寒重露凄凄,兰闺正掩残灯啼。 译文: 月光洒在青海城上,白龙堆下的沙漠如同积雪一般洁白。 月亮时圆时缺,就像一面镜子,它照亮了关山,映照着离别的哀愁。 胡笳的声音和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悲伤。 五更时分,月光已经落下,暗影笼罩着西边的山脉。 士兵们穿着寒冷的盔甲
春晓词 窗明云母光催曙,娇鸟惊啼画栏树。 流苏复帐开芙蓉,枕屏残梦犹朦胧。 东方风来寒剪剪,兰香熏衣藕丝软。 银蟾隔帘斜堕云,卷帘花雾春无痕。 注释: - 窗明云母光催曙: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云母石的窗户,催促着天亮。窗明:明亮的窗户。云母光:指月光。 - 娇鸟惊啼画栏树:娇美的鸟儿在栏杆旁鸣叫。娇鸟:美丽的鸟儿。惊啼:被惊醒后发出的叫声。 - 流苏复帐开芙蓉:流苏般的帐子被掀开
【注释】 富林春晓:春天早晨的山野。 旭日始启旦:太阳刚从东方升起。 鸟声出烟萝:鸟儿在烟雾缭绕的树丛中鸣叫。 草堂检春事:在草堂里查考春天的事情。 花落风檐多:花朵飘落在风摇动的屋檐上。 【赏析】 这首五律,写春天清晨的景色。 首句“旭日始启旦”。旭是初生日光的意思,启旦是黎明、拂晓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当太阳刚刚从东方露出来,天还没有亮的时候,鸟叫声已经从四面八方传来了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全诗以咏景抒怀的形式,抒发了对巫山神女和湘妃的怀念之情。 巫山高 - 巫山:位于长江三峡中游,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巫山之巅有十二峰,其中最高的山峰称为巫山。 攒峰十二青丛丛,层台曲房雕绮栊。 行云逗雨春迷蒙,软风吹梦春无踪。 兰香滴露啼幽翠,江波粼粼月光碎。 老蛟踏波呼木魅,青鸾何处迎飞佩。 译文: 巫山之巅,十二座山峰巍峨耸立,云雾缭绕
注释: 送人返回新安。 津亭,渡口的亭子。芳草,指柳树。毵,形容细长而柔软的样子。 人立东风酒半酣,站在渡口,迎着春风畅饮美酒,意气风发。 万点落花舟一叶,无数的落花点缀在船舱里,就像飘动的羽毛。 载将春色到江南,把满船的春色带给江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心情和对春天美景的赞美。 首句“津亭芳草碧毵毵”,描绘了渡口亭子周围美丽的景色,绿草如同丝带般垂挂着
【译文】 白鹤栖息在岸边的沙洲,河水自流不息。扁舟载着我曾度过夕阳西下。一路东风吹绿了路边的草。别后春天的愁思更加浓重。 【赏析】 《重过河沙有感》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这首诗是一首写春景和抒发离情的小诗。 首句“白鹤沙头水自波”,以动衬静,写出白鹤沙头水波荡漾的景象。“白鹤沙头”点题,交代了地点;“水自波”点明时节。 次句“扁舟曾载夕阳过”是承上启下的句子
【注释】 溪桥晓市:溪边的桥梁和早市。 石梁双跨溪,虹影倒涵水:石桥横跨在溪流之上,彩虹的倒影映在了水中。 斜月未堕烟,烟中市声起:斜挂在天空的月亮还未落下,烟雾缭绕中市场的声音已经响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清晨的市场图景。首句点明时间是在“晓”,地点是“溪桥”;次句写“桥”与“溪”的关系,“双跨溪”说明这座石桥横跨在溪流上,而“虹影倒涵水”则形象地写出了彩虹倒映于水中的景象
明代诗人庄呈龟是潮阳人,活动于明代宗景泰年间至隆庆年间。下面将详细介绍他的生平与成就: 1. 基本资料 - 基本信息:庄呈龟,字子厚,又字元吉,号静庵,是明朝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潮阳,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区,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 生活背景:庄呈龟的一生主要在明代度过,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显著的变化,文化氛围也较为活跃。他在潮阳县任职期间
高叔嗣是明代诗人。 字子业,号苏门山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卒于世宗嘉靖十六年,年仅三十七岁。他是明朝中期的著名诗人,在正德、嘉靖年间中原诗坛和中原文人中享有较高评价。其诗歌创作不拘泥于复古派的传统,而是更多地抒发自我身世感怀,形成了独特的“古澹”风格。高叔嗣的生平与成就,不仅在当时文坛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区怀年,字叔永。 高明人。 大相仲子。 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 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 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 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 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