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无语送春归,分付东风欲去时。
燕子楼台人寂寂,杨花庭院日熙熙。
枝头添翠莺先觉,叶底销红蝶未知。
诗卷酒杯新废却,闲愁消遣殢他谁。
诗句释义
1 暮春三首其三: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宴散》诗中的第三部分。这里的“暮春”指的是春季末季,通常指春季的最后两个月,即农历三月和四月(春分到立夏)。
举杯无语送春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感慨,他举起酒杯却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送别春天。这里的“无语”表示诗人无言以对,可能是因为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不舍。
分付东风欲去时:这句话描述了春风即将离去的情景。这里的“分付”意味着诗人在春风离开之前,对它进行了特别的交代或嘱托。
燕子楼台人寂寂:这句诗描绘了燕子楼台周围的景象,楼台上没有人,显得十分寂静。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们的离去也暗示着春天的结束。
杨花庭院日熙熙:这里描述了杨花盛开的庭院里,阳光明媚,人们来来往往,热闹非凡。杨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庭院的熙熙攘攘则反映了人们对于春天的喜爱和留恋。
枝头添翠莺先觉:这句诗描绘了鸟儿们已经察觉到春天的变化,纷纷开始繁殖生息。这里的“添翠”表示小鸟们在枝头上增添了新的颜色或生机。
叶底销红蝶未知:这句诗描述的是蝴蝶已经开始活动,但它们并不知道春天即将过去。这里的“消红”可能指的是蝴蝶在树叶下面寻找食物,而“未知”则表达了蝴蝶对春天的无知和好奇。
诗卷酒杯新废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和美酒的兴趣逐渐减退。这里的“废却”意味着诗人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这些事情。
闲愁消遣殢他谁: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闲愁中寻找慰藉,但似乎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或事物。这里的“殢”意为依赖或依靠,诗人可能在寻求一种方式来打发无聊的时间或减轻自己的忧愁。
译文
举起酒杯却无言送别春天的离去,当东风准备离开的时候。
燕子楼台四周无人,庭院里阳光灿烂。
树枝上新长出的绿叶引起了黄莺的注意,它似乎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诗书与美酒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闲暇之余只能寄托于其他的事物。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宴散》中的一部分,通过对春天的描述和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诗中通过对比春天的繁华与春天的结束,以及燕子、黄莺等动物的行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此外,诗中的“废却”、“殢他谁”等词句,也反映了诗人在闲愁中寻找寄托的心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