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纪栽培后,三春长育中。
灵根蟠故国,密叶荫儒宫。
患与般斤远,歌宜鲁藻同。
先儒垂意远,期此出三公。
逐句释义及赏析:
- 五纪栽培后,三春长育中。
- 注释: “五纪”指的是五年的时间,“栽培”和“三春”都是比喻的意味,表示长期的培养和生长。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某物或某人长时间培养的结果。通过“五纪栽培后”和“三春长育中”,诗人强调了这种努力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终于在合适的时机得到了回报。
- 灵根蟠故国,密叶荫儒宫。
- 注释: “灵根”指的是植物的根部具有灵气,可以生根发芽;“蟠”是盘绕的意思,用来描绘树木根深而广。
- 赏析: 这里形象地描述了一棵树根深且茂盛的样子,仿佛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广阔的枝叶,象征着稳固和繁茂。同时,“密叶荫儒宫”则暗示这棵树不仅美丽,还能为学者提供庇护和遮蔽,象征着学问和智慧的保护。
- 患与般斤远,歌宜鲁藻同。
- 注释: “般斤”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工具,用于砍伐树木或制作家具;“鲁藻”则是指鲁国的文献或文化。
- 赏析: 此句表明该树种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麻烦(如被伐木的工具所伤),但它也带来了益处(就像鲁国的文献一样)。这里的对比突出了该树种的价值和贡献。
- 先儒垂意远,期此出三公。
- 注释: “先儒”指的是古代的学者,“垂意远”意味着他们的期望很远大;“三公”是指古代的高级官职,如宰相、太尉等。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树种未来能够成为高位官员(如三公)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良材重用的价值观。通过“先儒垂意远”和“期此出三公”,诗人展现了一种对知识与才能的高度重视和推崇。
这首诗通过对树木成长过程中的观察,以及对其所带来的影响和价值的评价,表达了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尊重以及对美好事物长久价值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