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耆旧半丘墟,犹有期颐隐市区。
未展武侯床下拜,已传颜子梦中呼。
门人会筑三年室,迹客谁留一束刍。
归卧九原应不恨,何蕃声誉满京都。

林丈挽诗

沈溪耆旧半丘陵,犹有期颐隐市区。

未展武侯床下拜,已传颜子梦中呼。

门人会筑三年室,迹客谁留一束刍。

归卧九原应不恨,何蕃声誉满京都。

注释:沈溪:地名,今属福建福州。沈氏,这里指沈羲。丘墟:山丘废墟。期颐:七十岁(一说八十岁)。武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武侯即指他。武侯是蜀汉丞相。床下拜:《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嗣子不肖,君可自取。”诸葛亮流涕曰:“臣受先帝厚恩,任事久矣,但臣受命于先帝。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动规庙堂,不可擅专,辄用咨诹可否。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乃敢不避斧钺,以闻。”后以“床下拜”为诸葛亮尽忠的典故。颜子:颜回,字子渊,孔子弟子。梦中呼:见《论语·先进》。门人:孔子的门徒。颜回死后,孔子哭之恸然。门人欲敛手入布帷,孔子止之曰:“毋,方与点也。”门人欲敛手缩脚而入,孔子以为不能像颜渊那样恭敬、安详。三年室:见《庄子·逍遥游》:“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门人问:“有械于此,一日浸百亩,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子何不挤之以遗之?”曰:“吾愿春提壶水,夏日灌,秋剪草,冬猎雪耳。春日出民屋下,夏日入民家下,秋日亦如之,冬日亦如之;四时之推移,无不宜也。”子贡曰:“然则夫子何事?”曰:“四时之推移,非生物之化耶?”子贡曰:“物莫若无乎?”曰:“然,平臺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居无为之物,而为物先;处无用之身,而为身先。既无以为,何不坦荡以待?”子贡退,告文偃曰:“大哉!先生之志也!”文偃于是退而修业。文偃,即文中子,字仲淹,周代卫国人,西汉初年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后人因文偃名重一时,常以“文中子”称呼他。束刍:见《孟子·万章上》。束:捆束。刍:草本植物。古人祭祀时常用刍为祭品。门人:指孔子的门徒。颜子:颜回,字子渊。文中子曾梦见颜回来与他相谈,梦见颜回在梦中呼唤他的名字。三年室:指文中子在隐居中筑了一所简陋的屋子居住三年。踪迹:踪迹往来。《论语·子罕》:“子曰:‘逸民,吾党之异也。’何谓‘逸民’?子曰:‘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逸民’何谓也?曰:‘居则见于外,用则用于民。’虽然,岂无在外者哉?‘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去,不勇不能斗,然后可以托于孤。’”踪往往来。《左传·成公十六年》:“郑国无礼于齐,齐将侵郑。冬十二月戊申朔,杞子卒奔莒,遂盟诸温,且言于郑伯曰:‘天祸中国,桓公是以失郑,庸又从之,使渠皇乎敝邑?’”后以“踪往往来”泛指来往往来。遗:遗留下来的东西。《孟子·滕文公下》:“圣人所生,常人所不能解也。若所不知,虽传千里,犹以为惑也。”门人会筑三年室:据《新唐书.文中子世家》,文偃隐居于河清谷口,与弟子们一起筑屋定居。门人:指弟子。三年室:三年之后才建造好的房屋。迹客:指文偃的弟子们。束刍:束:捆束。刍:草本植物。一束刍:一束干草,用作祭品。《孟子·万章上》:“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故云“束刍”。何蕃:文中子的弟子之一。声誉:名声和声望。京:京城。京都:京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