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释能儒,十八大果士。
每于垢浊世,见此无相身。
追貌自楚工,磷玉妙吴匠。
种种出道韵,二幻与佛同。
在处为道场,五浊化净土。

解析与译文

第1-2句:“巍巍释能儒,十八大果士。”

  • 注释:这里指的可能是对佛教中某些高僧的描述。“巍巍”形容词,形容高大或雄伟;“释能”,可能指的是一位具有高尚智慧和德行的僧人。
  • 译文:在佛教中,有众多崇高的僧人被称为“释能儒”,他们是具有深厚学识和高尚品德的高僧。

第3-4句:“每于垢浊世,见此无相身。”

  • 注释:这里的“垢浊世”意味着世间充满了污垢和混沌。而“无相身”是指一种超脱尘世、不染尘埃的清净之体。
  • 译文:在这些纷扰复杂的世界中,这些高僧如同没有杂质的身体一样,始终保持着内心的清净和纯净。

第5-6句:“追貌自楚工,磷玉妙吴匠。”

  • 注释:这两句话描述的是两位工艺大师,“楚工”可能指的是来自楚国的工匠,而“吴匠”则指的是来自吴国的工艺师。
  • 译文:这些高僧不仅在思想上追求真理,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他们的作品如同来自楚国的工匠和吴国工艺师精心制作一般,精美绝伦。

第7-8句:“种种出道韵,二幻与佛同。”

  • 注释:这里的“道韵”可能指的是佛教教义中的深奥哲理和韵律之美。“二幻”则可能指两种不同的境界或状态,“佛同”表明这些高僧的境界与佛非常相似。
  • 译文:他们的修行之路充满了各种深奥的道理和美妙的韵律,他们的心境达到了如幻如真的境界,与佛祖相差无几。

第9-10句:“在处为道场,五浊化净土。”

  •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高僧的影响力和作用,“在处”意为到处,“道场”是修行的场所,“五浊”通常指世间充满污染和混乱,“净土”则是理想中的完美之地。
  • 译文:无论在哪里,这些高僧都是修行的场所,他们的存在使得周围的环境变得像是一个理想的净土,净化了周围的污浊之气。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佛教中的某些高僧,展现了他们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些高僧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提到的技艺精湛、心灵纯净等特质,也反映了佛教中对于修行者的要求,即不仅要有深厚的佛学修为,还要有高超的艺术修养。整体而言,这首诗是对佛教中高僧的一种颂扬,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追求精神净化和内心平和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