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囊新句忽传来,字字清如竹叶杯。
要须莫放传杯手,看即归调傅说梅。

【注释】:

  1. 锦囊新句忽传来:指钱丈处寄来的诗句,用锦囊传递。
  2. 莫放传杯手:指不要将这诗句传给别人。
  3. 傅说梅:傅说即傅岩,春秋时人,相传为殷朝大臣。《孟子·滕文公下》载:“傅说为税驾,去于殷,复归于周。”后人遂以傅说代指贤臣。
  4. 赏析:
    此诗是酬答友人韩子云所赠的咏梅诗而作。钱丈和的诗句,字字清新如竹叶杯,要得其好处必须不让诗人知道,看了就立即回到自己吟咏梅花了。
    “锦囊新句忽传来”,是说诗人收到了友人钱丈的咏梅新作。“锦囊”是装书信的信套,这里用作信函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收到佳作的喜悦心情。“忽来”二字则表明了诗人对这首绝句的喜爱。“新句”说明是新写的诗,“忽来”又表示这首诗是意外获得的佳作,因此更显得珍贵,更值得珍视。
    “字字清如竹叶杯”,是说钱氏的诗句清新雅致,有如一杯清澈的竹叶酒。诗人在赞叹之余,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竹叶杯”。《太平御览》卷二七五引《太公金匮》:“汉高祖时,吴王濞谋反,乃令乐人作‘方歌’……帝(武帝)闻之,问:‘谁所作也?’左右曰:‘东方朔自作之。’帝令使试作一曲,不能成曲。帝曰:‘若耶?若!’遂命东方朔执笔,须臾成之,文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志在九天。’帝笑曰:‘嘻,甚妙!……帝大悦,赐黄金十斤。”可见“竹叶杯”是美酒的代名词,也是古人饮酒时的器皿。这里诗人用它作为钱氏诗作的喻体,形象地表现了诗篇的清新之美。同时,这一典故的使用,也体现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才思敏捷,使得他的称赞更加有力。
    “要须莫放传杯手,看即归调傅说梅”,是说钱氏的诗作不可轻易外传,一旦得到欣赏者,就应当立即吟诵起来。诗人用“傅说梅”这一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钱氏的诗作之美。傅说,商汤时的贤臣,因助汤灭夏有功而被任为相国,封于傅氏之地(今山西平陆县)。他治理国家有方,被尊称为“傅岩”,后来便以傅岩或傅说代称贤臣或良吏。这里的“傅说梅”,就是用傅说比喻钱氏的诗作。“莫放”二字,既表明了诗人对诗作的重视,又表达了他对诗人的尊重。“看即归调”四句,诗人用典入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看即归调”三字,既是对诗作的评价,也是对读者的期望。“调”,原指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的一种。“傅说梅”,则是借用传说中傅说曾帮助商汤灭夏的历史故事,来赞美钱氏诗作的美好,并希望他能像傅说那样,为后世留下美好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