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都将万象收,凭栏睇望兴何悠。
张郎遁世谁家谷,孙子成仙何处洲。
风雨喜无临九日,江山幸有答三秋。
年丰市井多欢笑,老子婆婆亦可不。

【诗句释义】

高阁都将万象收,指登高望远,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凭栏睇望兴何悠,凭栏眺望,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和遐想。张郎遁世谁家谷,孙子成仙何处洲,这里以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张良和孙子形象来比喻自己的隐居生活。风雨喜无临九日,指的是在重阳节期间,虽然天气多变,但却没有风雨之苦。江山幸有答三秋,意味着尽管世事多变,但江山依然美丽动人,如同秋天的美丽一样值得珍惜。年丰市井多欢笑,这里描绘了一个丰收的景象,市井之间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的心情愉悦。老子婆婆亦可不,这里的“老子”和“婆婆”都是对长者的尊称,意思是无论年纪多大,都可以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译文】

登上延庆佛阁用出郊韵三首中的第二首,高阁都把世间万象收进眼底,凭栏远眺心旷神怡。张良隐退于人间的谷地,孙武化身为仙人的岛屿。风雨无常却不影响重阳佳节的喜悦,山川秀丽值得我们珍惜。丰收之时,市井热闹非凡充满欢笑,老年人也能找到乐趣。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全诗以“登延庆佛阁用出郊韵三首”为题,通过描绘登高望远、山水田园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首句“高阁都将万象收”,诗人登上高阁,放眼望去,只见眼前的景象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这里的“万象”既指自然界的万物,也暗指人世间的种种纷繁复杂。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次句“凭栏睇望兴何悠”,诗人站在高阁上,凭栏远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和遐想。这里的“睇”是凝视的意思,形容诗人的目光投向远方,思绪万千。诗人通过这一动作描写,展现了他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接下来两句“张郎遁世谁家谷,孙子成仙何处洲”,诗人以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张良和孙子形象来比喻自己的隐居生活。张良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曾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孙子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诗人借用这两个人物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风雨喜无临九日”,诗人描述了重阳节期间的天气情况,虽然风雨无常,但没有影响到人们对这个节日的喜爱。这里的“九日”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活动。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人们对节日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紧接着两句“江山幸有答三秋”,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山河的感激之情。这里的“江山”指代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繁荣昌盛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最后两句“年丰市井多欢笑,老子婆婆亦可不”,诗人描绘了一个丰收的景象,市井间洋溢着喜悦的气氛,人们面带笑容,相互祝福。这里的“老子”和“婆婆”都是对长者的尊称,表示无论年纪多大,都可以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诗人通过这两句话,展现了他对社会和谐与安宁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登延庆佛阁用出郊韵三首”为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社会和谐与安宁的追求等多个层面的主题思想,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