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造化自心生,风雨云雷特践形。
人在两闲元有事,天于万类岂无情。
焦枯蒙润物苏醒,昏闷得凉身泰平。
昨夜桃笙时便背,定应收卷向金茎。
【注释】
- 须知造化自心生:要知道天地间的一切都由心所生,即万物都是人心中意念的产物。
- 风雨云雷特践形: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现象,都是按照人们心中的意象而出现的。
- 人在两闲元有事:人们在闲暇时,心中却有很多事情需要思考和处理。
- 焦枯蒙润物苏醒:干旱的土地上,经过雨水的滋润,万物都恢复了生机。
- 昏闷得凉身泰平:炎热的天气,经过一阵清凉的风吹过,人们感到身体轻松愉快。
- 昨夜桃笙时便背:昨天晚上在宴会上听到一首优美的歌曲。
- 定应收卷向金茎:我一定会收好卷轴,准备明天去朝见皇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喜雨二解》之一。全诗以咏雨为题,借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抒发自己对世事沧桑、人生百态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首联“须知造化自心生,风雨云雷特践形”两句,点明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人心中的意念所生。风雨、云雷等自然景象,都是根据人们心中的意象而出现的。这种观点,揭示了自然界与人类意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颔联“人在两闲元有事,天于万类岂无情”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人与宇宙万物之间的紧密联系。无论是在闲暇之时,还是在忙碌之中,人们都会有许多事情需要思考和处理。而自然界中的风云雷电等现象,也并非冷漠无情,而是根据人们的心愿而出现。这种观点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又表达了对人类精神力量的高度赞扬。
颈联“焦枯蒙润物苏醒,昏闷得凉身泰平”两句,描绘了雨水滋润后大地复苏的景象。干旱的土地上,经过雨水的滋润,万物都恢复了生机。这种变化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更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尾联“昨夜桃笙时便背,定应收卷向金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昨晚在宴会上听到一首优美的歌曲,让人陶醉其中,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因此,我一定会收好卷轴,准备明天去朝见皇上。这两句话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又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担当。
整首诗通过咏雨这一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万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