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鹭水中洲。
夕阳天际流。
倚西风、底处危楼。
若使中秋无好月,虚过了、一年秋。
举眼望云头。
蟾光一线不。
想孀娥、自古多愁。
安得仙师呼鹤驾,将我去、广寒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感悟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鸥鹭水中洲”,鸥鸟和白鹭在水中的洲渚上栖止。鸥鹭,即鸥鹭。水中洲,水边沙洲。这一句是写景,鸥鹭栖息之处。
“夕阳天际流。”夕阳从天边流淌下来。夕阳,指夕阳西坠时的景象。这一句描绘出了夕阳斜照的景色,表现了夕阳西坠的美景,为下文作铺垫。
“倚西风、底处危楼。”我靠在西风中,眺望那高高的高楼。西风,秋风。这一句是说,我依靠着秋风,眺望着那高高的楼阁。写出了作者登高远眺的情景。
“若使中秋无好月,虚过了、一年秋。”假如中秋没有好月亮,就白白地度过了一个秋天。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赏月的习俗。这一句是说,如果中秋节没有好的月亮,就会虚度了整个秋天。写出了诗人因赏月而产生出的美好联想。
“举眼望云头。蟾光一线不。”举眼仰望天空,只见月亮挂在天边。蟾光,月色。这一句是说,抬头看到的是一轮明亮的月亮,但月光却显得微弱。写出了诗人仰望夜空,看到明月,却感到月亮很微弱的心情。
“想孀娥、自古多愁。”想到嫦娥孤苦伶仃的样子,自古以来就多愁善感。孀,寡妇。娥,月神名,这里指嫦娥。这一句是说,想到嫦娥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月宫里,就感到自己也应该像她一样多愁善感。
“安得仙师呼鹤驾,将我去、广寒游。”如何才能让仙人骑着大白鹤把我带往广寒宫呢?我将要去广寒宫游玩。这一句是说,如何才能得到仙人的帮助,让自己去广寒宫游玩呢?写出了诗人渴望得到仙人帮助,去广寒宫游玩的愿望。
“赏析”:这首词以咏史怀古为题材,通过对中秋赏月情景的描写和对月中嫦娥形象的刻画来抒发作者的感慨之情。上片写景,起首两句点明时节——秋末冬初,时间已近黄昏,落日的馀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此时,湖边的沙洲上栖息着一群鸥鸟和白鹭。鸥和鹭都是水禽,它们在水边沙洲上生活,自然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过片三句写登高临眺所见。傍晚时分,一阵秋风袭来,吹拂着衣襟、发鬓,也送来阵阵凉意,使人顿觉惬意。然而,正当人们欣赏着秋末的晚景时,忽然抬头望去,只见一轮皓月当空高悬,皎洁的月光映照着湖水,泛起一圈圈银光。可是,这美丽的月夜却被云层遮掩了,只留下一道细长的光线,透过云隙射向大地,犹如一根纤细的银丝穿破黑暗,令人不禁想起了神话传说中王母娘娘的玉兔捣药、嫦娥奔月的故事。
词人面对如此美好的夜景,不由感叹道:倘若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里,没有一轮圆月的照耀,那么,这一年的秋天岂不就要白白流逝了吗?
词人进一步想象:假如在这中秋之夜,能有一位神仙般的人驾鹤前来邀请他去广寒宫观赏美景,那该有多好啊!
于是,词人满怀向往之情,仰面凝望高空,希望能有神仙驾鹤来临。然而,现实却是连一丝云影都看不见。他心中不禁黯然失色:难道自己真的要永远被关在人间,不能进入那个神秘的仙境了吗?
结尾三句,词人由望月转而思念月宫里的嫦娥。相传嫦娥曾因偷吃后羿所射的不死药而飞入月宫,成为那里的仙女。她独自居住在月宫之中,过着寂寞孤独的生活。如今,词人站在湖边沙洲上,抬头仰望天空中的明月,不禁想起嫦娥那孤单的身影;想到自己也应该像她一样孤独、凄婉、多愁,于是禁不住悲从中来:“安得仙师呼鹤驾,将我去、广寒游?”
词人希望神仙能驾鹤来邀他同去月宫观赏美景;他更希望神仙能带他离开人间,一同进入月宫,与他相伴共度漫漫长夜。这几句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词构思新颖巧妙,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清幽宁静而又深沉含蓄,充分表现出词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