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春愁不出行,园林又是了清明。
春风桃李一场梦,夜月江山千古情。
吟倚长松伺鹤到,坐临钓石看云生。
此怀不解自拈出,谩语离骚入笛声。
【注释】
行春次俞兄韵 其一:次,跟随。俞兄,指俞德邻。俞德邻字希声,曾官至尚书左丞,有《长相思令》词,此为和作。俞德邻善词章,与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齐名于当时。
不出行:即未出行。
园林又是了清明:清明节时,园林已空,人迹罕至。
春风桃李一场梦:春风如梦,使桃李花盛开,如同一场梦。
夜月江山千古情:夜月照耀江山,景色历久弥新,令人感慨万千。
吟倚长松伺鹤到:在长松下吟诗,等待着白鹤的到来。
坐临钓石看云生:坐在钓石上静观白云的变幻。
此怀不解自拈出:心中所感,难以用言语表达。
谩语离骚入笛声:随意吟诵《离骚》,仿佛听到笛声悠扬。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仁宗明道二年(1056)春,作者与友人俞德邻同游西湖时的一首词作。
上片起首两句说春天来了,我因未出游而惆怅。“园林”,指苏州西湖。“又”字表明这是一次再游西湖。
过片三句写春夜月景。“桃花扇底风浪”,化用了李白《子夜吴歌·春歌》:“桃花弄水红胜火。”意谓春风撩乱了湖中的荷花、桃叶、菱花等。“夜月”,则暗点“清明”。
“吟倚”四句描绘了作者在西湖边的所见所感。长松,指孤峰寺的古木参天;“鹤”,喻俞氏兄弟。作者在孤松下吟诗,等待着白鹤的到来,同时在钓石上观赏着云的变幻。
下片开头两句写诗人的闲适心情。“此怀”,即这种情怀,指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不解自拈出”,意谓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末二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友情的依恋。“谩语”,随意地吟诵,似有所感,却难于用言语表达。《离骚》,屈原作品,《楚辞》中最著名的长篇抒情诗。《离骚》多用比兴手法,善于运用神话传说,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所以后人常将《离骚》作为咏史抒怀之词的范例。“入”,指听到。“漫吟”,随意吟诵。
全词以“春愁不出行”领起,由“春愁”而及“清明”;由“清明”而及“夜月”;由“夜月”而及“山河”;由“山河”而及“友情”。层层铺排,环环相扣,构思精巧,结构谨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