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昔从诸贤,关汪老耆旧。
是事今则无,斯人亦难又。
尔来见公子,却立两公后。
不倦以终之,可以为子寿。
念昔从诸贤,关汪老耆旧。
是事今则无,斯人亦难又。
尔来见公子,却立两公后。
不倦以终之,可以为子寿。
【注释】:
念昔从诸贤:怀念以前和许多贤士一起的岁月。
关、汪:指作者的朋友,名关汉卿和马致远两位戏剧家。
耆旧:年高德劭的老人。这里指关汉卿和马致远。
是事:此事,指关汉卿和马致远的逝世。
今则无:如今已经没有了。
斯人:此人,指关汉卿和马致远。
尔来:以来。
见公子:看见你,指元朝皇帝忽必烈。
却立两公后:在两位老臣(指关汉卿和马致远)后面站立。
不倦:不知疲倦。
以终之:直到最后。
可以为子寿:可以为你祝寿。
【赏析】:
这首七言诗作于至顺三年(1330),当时元世祖忽必烈正招揽人才,欲得其文,而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马致远已先后去世,所以作者写此诗以表达对二人的追忆及悼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流畅,直抒胸臆,感情真切,风格与元好问的《论诗》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议论为主,寓情于中,含蓄蕴藉,富有韵味。
首联“念昔从诸贤,关汪老耆旧”,回忆了作者与关、马二人的友情,并感慨他们年岁已高,英年早逝。“念”字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怀念。
颔联“是事今则无,斯人亦难又”,诗人感叹世事无常,昔日的贤者如关、马二人,现在已不再存在,令人惋惜;而今又有像忽必烈这样的英主出现,又使人们感到欣喜,但这样一位圣明君主也难以长存,因此诗人又为他们的不幸而叹息。这一联既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表达了对时光易逝、英雄难再的感慨。
颈联“尔来见公子,却立两公后”,直接点出了诗人与忽必烈的关系。诗人以“却立”一词来形容自己与忽必烈的关系,既体现了他对忽必烈的尊敬,又表达了他对忽必烈的忠诚。
尾联“不倦以终之,可以为子寿”,诗人希望忽必烈能一直勤勉努力,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做贡献,同时也希望他能长寿健康,能够继续领导国家走向繁荣富强。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忽必烈的期望,又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关、马二人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他们逝去的哀伤之情。同时,诗人也借对忽必烈的赞誉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