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水桃花树,春风灼灼开。
虽非天上种,何异观中栽。
帝子吹笙罢,渔人信棹回。
故园何处是,目尽望乡台。

【注释】

桃花:这里泛指春天盛开的桃树。

照水桃花树,春风灼灼开:照,照映。桃花在清澈的水中生长得茂盛而美丽。灼灼,光华灿烂的样子。

虽非天上种,何异观中栽:虽然不是天上的种子,但与观赏园中栽种的东西没有区别。

帝子吹笙罢,渔人信棹回:帝子是传说中的仙人。信棹,信马由缰。渔人乘舟归来。

故园何处是,目尽望乡台:故乡在何处?我望着家乡的方向,直到眼力所及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桃花的赞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首句“照水桃花树,春风灼灼开”,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通过视觉和嗅觉感受,将桃花的美丽和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照水”和“春风”两个词语,既点明了桃花的生长环境,又增添了诗意和浪漫气息。

次句“虽非天上种,何异观中栽”。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桃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将其比作天上的仙花,与人间的观赏园中栽培的植物无异,这种对比突出了桃花的美丽和珍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后两句“帝子吹笙罢,渔人信棹回”。诗人以传说故事中的仙人和渔民为引子,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这里的帝子和渔人分别代表了天宫和人间,他们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

最后两句“故园何处是,目尽望乡台”。诗人用“望乡台”这个意象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直到眼力所及之处都是故乡的景象,这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桃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它既有优美的艺术性,又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