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如雷针在舌,咂肤成群难扑灭。
主人作官重膏血,未劳挥拂蚊自绝。
荆棘不产茅山旁,天台有菌皆可尝。
期君守此化民术,异类尽令回善良。
宿游伯均裕斋夜无蚊蚋熟寐达旦
【注释】:
- 宿游:留宿游览。
- 伯均:即王伯均,人名。
- 斋:此处指读书处,书房。
- 无蚊蚋:夜里没有蚊虫。
- 熟寐:长时间地睡。
【译文】:
夜晚在书房里游玩,没有蚊虫打扰,可以安心睡觉到天亮。
处处如雷针在舌,咂肤成群难扑灭。
主人作官重膏血,未劳挥拂蚊自绝。
荆棘不产茅山旁,天台有菌皆可尝。
期君守此化民术,异类尽令回善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赞美的诗篇。首句“宿游伯均裕斋夜无蚊蚋熟寐达旦”描绘了作者在书房里游玩,夜晚安静、舒适的氛围,没有蚊虫打扰。次句“处处如雷针在舌,咂肤成群难扑灭”,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蚊虫虽然多,但作者却并不惧怕。接着第三句“主人作官重膏血,未劳挥拂蚊自绝”,则揭示了作者对主人身份的理解,主人虽为高官,但他并不因此就忽视自然,反而更注重保护自然,无需驱赶蚊虫。接下来的两句“荆棘不产茅山旁,天台有菌皆可尝”,则是对自然中各种生物的赞美,无论是荆棘还是茅山旁的草药,都能让人品尝到自然的美味。最后两句“期君守此化民术,异类尽令回善良”,则是对读者的期待,希望读者能够像作者一样,守护自然,让万物和谐共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