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烛词臣在外庭,青钱学士已登瀛。
回廊屈曲随岩阜,挟策何妨取次行。
注释:艮岳百咏之书馆。
莲烛词臣在外庭,青钱学士已登瀛。回廊曲曲折折地随着山势延伸,手持策杖也不妨随意而行。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书房景色的诗。《艮岳百咏》是南宋王之道所作。王之道,字子端,号东皋,临安人。绍兴中以荐授国子博士。淳熙八年卒,年五十九。有《东皋集》。此诗是作者在艮岳所居书馆所作的一首诗。诗写艮岳书馆的环境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莲烛词臣在外庭,青钱学士已登瀛。
回廊屈曲随岩阜,挟策何妨取次行。
注释:艮岳百咏之书馆。
莲烛词臣在外庭,青钱学士已登瀛。回廊曲曲折折地随着山势延伸,手持策杖也不妨随意而行。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书房景色的诗。《艮岳百咏》是南宋王之道所作。王之道,字子端,号东皋,临安人。绍兴中以荐授国子博士。淳熙八年卒,年五十九。有《东皋集》。此诗是作者在艮岳所居书馆所作的一首诗。诗写艮岳书馆的环境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谁共倒秋缸出自《宿日观东房诗》,谁共倒秋缸的作者是:李质。 谁共倒秋缸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共倒秋缸的释义是:谁共倒秋缸:指的是与谁一同打破装满秋酒的缸,比喻与何人共度美好时光。此处表达了对友谊或欢聚时光的珍惜和怀念。 谁共倒秋缸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共倒秋缸的拼音读音是:shuí gòng dào qiū gāng。 谁共倒秋缸是《宿日观东房诗》的第8句。
自吟空向寂出自《宿日观东房诗》,自吟空向寂的作者是:李质。 自吟空向寂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自吟空向寂的释义是:独自吟咏空对寂寥。 自吟空向寂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自吟空向寂的拼音读音是:zì yín kōng xiàng jì。 自吟空向寂是《宿日观东房诗》的第7句。 自吟空向寂的上半句是:危峰欲堕江。 自吟空向寂的下半句是:谁共倒秋缸。 自吟空向寂的全句是
危峰欲堕江出自《宿日观东房诗》,危峰欲堕江的作者是:李质。 危峰欲堕江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危峰欲堕江的释义是:“危峰欲堕江”中的“危峰”指的是险峻的山峰,“欲堕江”则是说山峰好像要崩塌坠入江中。整体释义为:险峻的山峰似乎要崩塌落入江中。 危峰欲堕江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危峰欲堕江的拼音读音是:wēi fēng yù duò jiāng。
古木愁撑月出自《宿日观东房诗》,古木愁撑月的作者是:李质。 古木愁撑月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古木愁撑月的释义是:古木愁撑月:古老的树木仿佛在愁苦地支撑着月亮。这里的“愁”字,既表现了树木苍老而坚韧的形象,也隐含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古木愁撑月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古木愁撑月的拼音读音是:gǔ mù chóu chēng yuè。
藓壁画阴窗出自《宿日观东房诗》,藓壁画阴窗的作者是:李质。 藓壁画阴窗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藓壁画阴窗的释义是:藓壁画阴窗:墙上长满了青苔,映照在阴暗的窗户上。 藓壁画阴窗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藓壁画阴窗的拼音读音是:xiǎn bì huà yīn chuāng。 藓壁画阴窗是《宿日观东房诗》的第4句。 藓壁画阴窗的上半句是: 洞霞飘素练。 藓壁画阴窗的下半句是:
洞霞飘素练出自《宿日观东房诗》,洞霞飘素练的作者是:李质。 洞霞飘素练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洞霞飘素练的释义是:洞霞飘素练:洞中云霞飘动如白色丝带。 洞霞飘素练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洞霞飘素练的拼音读音是:dòng xiá piāo sù liàn。 洞霞飘素练是《宿日观东房诗》的第3句。 洞霞飘素练的上半句是:仙源信少双。 洞霞飘素练的下半句是:藓壁画阴窗。
仙源信少双出自《宿日观东房诗》,仙源信少双的作者是:李质。 仙源信少双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仙源信少双的释义是:仙源信少双:指传说中的神仙之源,相信很少有人能双脚踏上。这里用以形容仙源之神秘和遥远。 仙源信少双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仙源信少双的拼音读音是:xiān yuán xìn shǎo shuāng。 仙源信少双是《宿日观东房诗》的第2句。 仙源信少双的上半句是
曾入桃溪路出自《宿日观东房诗》,曾入桃溪路的作者是:李质。 曾入桃溪路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入桃溪路的释义是:曾入桃溪路:曾经走进过桃溪的小路。桃溪,代指美好的景色或意境。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经历的怀念之情。 曾入桃溪路是唐代诗人李质的作品,风格是:诗。 曾入桃溪路的拼音读音是:céng rù táo xī lù。 曾入桃溪路是《宿日观东房诗》的第1句。 曾入桃溪路的下半句是
过淮西山 长江天堑限西南, 长江水天一色,仿佛天堑阻隔了南方的界限。 过客推篷酒半酣。 过客在船中举杯,酒意正浓。 日出林扉晴作雾, 阳光透过树林的门户洒下,使得天空仿佛云雾一般。 雨馀烟树晚生岚。 雨后山林中的树木,傍晚时分升起薄雾。 八公草木今无恙, 八公山上的草木依旧茂盛,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 五老云松久不堪。 五老峰上的松树历经风雨,已经难以承受重负。 王气钟灵豪杰出, 这里指王气之地
康山旧隐 老樵家住康山巅,别来回首今十年。 红尘汨没馀白发,欲寻旧隐归无缘。 绣衣仙人妙探玄,怜我老病思林泉。 笑驱六丁截坤轴,康山移置高台悬。 丹崖翠壁回翔鸾,寒藤古木含风蟾。 樵云径行涧底路,青苔白石溪溅溅。 苍松手植初齐眉,灵虬夭矫将参天。 云间数椽旧茅屋,至今风雨犹依然。 小桥当门度流水,窗扉倒影涵清涟。 雨馀风日问晴轩,林霏空翠飘兰荃。 平生知己二三友,相过不待相招延。 把书对弈坐终日
这首诗出自《宋史·儒林列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玉堂金马尽名儒:玉堂和金马殿都是古代皇家藏书的地方,这里的名儒是指那些在玉堂和金马殿工作的学者。 2. 黄本牙签付石渠:黄本是竹简,而石渠是汉代的一个藏书机构,这里指的是将黄本(即竹简)交给石渠,意味着将这些珍贵的书籍收藏起来。 3. 向此别藏三万卷:这里的“此”指的是前面提到的玉堂、金马和石渠,“别藏”表示这些书籍被分开存放。 4
艮岳百咏 环山馆 峰峦回合耸云屏,岩霭溪光面面横。 开户忽惊千仞翠,凭高方见九重城。 注释:山峰重叠回旋,仿佛是耸立在云端的屏风;岩壁上的雾气和溪边的光影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景象。我一打开窗户,突然感到眼前一片翠绿,原来那是千仞高的山峰,它们直插云端。我站在高处,才能看到那层层叠叠的城楼。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在环山馆所见的美丽景色。首句“峰峦回合耸云屏”,形象地描绘了山峰重叠回旋
【注释】艮岳:宋徽宗赵佶为宠妃王氏所建。八仙馆:在艮岳中,有八仙祠。蟠桃:传说中西王母的仙桃。玉京春:指春天。瑶池:神话传说中的神仙聚会之所。 【赏析】《艮岳百咏·八仙馆》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描写八仙馆的建筑和环境,后两句则借喻八仙馆主人的身份和态度。全诗构思独特,意境清丽,语言简洁。诗人巧妙地将八仙与人间高会相对照,以八仙的超凡脱俗来反衬人间的纷扰和庸俗
注释: 书草吹来种种香,好风移韵入松篁。 丹台紫府无尘事,倚觉壶中日月长。 萧闲馆:萧闲馆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别墅,故址在今江西星子县北屏山之南,有“一峰高下二岩回”之胜。此诗即写于萧闲馆。 书草:指笔迹。 吹来种种香:形容风吹动笔迹,使字里充满了各种香味。 好风:指清风。 紫府: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为紫府。 丹台:道家称天帝居住之处为丹台。 壶中日月长:指仙人在壶中可以长久地生活。 赏析:
艮岳百咏 漱琼轩 浅碧分江入众山,山深无处不潺潺。 开轩最近寒溪口,喷薄松风响佩环。 注释:在山涧中,清澈的江水被分成浅碧的颜色,汇入了群山之中,山势深远,无处没有潺潺的水声。打开窗户,可以闻到松树间传来的清风吹拂的气息,仿佛听到清脆的玉佩相撞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卷,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大自然的细节,用生动的语言将它们展现出来。诗中“浅碧分江入众山”一句
注释:书林轩中摆放着满满的书籍,校雠曾教授鲁中儒生。 万几多暇时来这里,玉轴牙签自卷舒。 赏析:艮岳是宋朝皇家的园林,位于今山东济南,这里曾是宋代文人雅集之地,有书林轩。书林轩内藏有各种珍贵图书,供学者研究、校雠之用。诗人通过描述书林轩内琳琅满目的书籍,展现了其丰富的藏书量和学术氛围。同时,“校雠曾授鲁中儒”也反映了宋人对书籍校雠的重视,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文化传承和学术发展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