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阔水云暮,风高舟楫停。
落帆归别浦,宿雁集回汀。
霜苇萧萧白,烟岚朵朵青。
夜来江色静,寒浴一天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学生注意诗歌的内容、形式及语言表达等,分析其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艺术手法。考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首先应从内容上把握诗歌所描绘的图景,然后从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可运用的表达方式包括叙述、议论、抒情等。
(1)
诗的前两句写江天景色:暮色苍茫,水波荡漾,风帆停泊;诗人由远及近地写出了暮色苍茫中的水云、风帆、舟楫。其中“落帆”二字,将诗人的行踪和所见景象勾勒出来,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江边送别之画,也暗含了诗人归途中的孤寂之情。
(2)
后两句写江岸夜景:宿雁群飞,聚集于岸边沙洲;霜白苇丛,点点青烟缭绕上升。“宿雁集回汀”与“萧萧”相对应,点出时间是傍晚。“宿雁”点明秋夜,而“回汀”则点出江边沙洲。这两句描写的是江边沙洲上的晚景,为下文写景作铺垫。
(3)
最后两句写江面夜色:夜色渐深,江水静谧;寒气逼人,星光灿烂。“霜”“烟岚”二字,既写出了天色之晚,又暗示了秋高气肃的气氛。“夜来江色静,寒浴一天星”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诗人在江边赏景,看到“江色静”便联想到一年到头都在“寒浴”之中的天上星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品格。
【答案】
江阔水云暮,风高舟楫停。落帆归别浦,宿雁集回汀。(首联)
霜苇萧萧白,烟岚朵朵青。(颔联)
夜来江色静,寒浴一天星。(颈联)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小律。全诗以江景为主调子,意境开阔,色彩清冷,风格清雅高洁。
第一句“江阔水云暮”,描写了一幅宽阔的江南水乡的黄昏景色,水波浩渺,云雾弥漫,笼罩着整个江面,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第二句“风高舟楫停”,描写了一个场景,风势很大,船桨停止了划动,江面上没有一点动静,只有几朵白色的浪花在水面上飘荡。第三句“落帆归别浦”,描写了一幅落日余晖中江边渔村的景象:渔船归来,帆影摇曳,归途遥远。第四句“宿雁集回汀”,描写了一幅傍晚时分的江边风景:大雁成群结队地聚集在岸边的沙洲上。这四句都是写景,但都写得比较简练,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一个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的黄昏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五句“霜苇萧萧白”,描写了一片萧瑟的秋天景色,霜打的芦苇一片萧萧,一片白色。第六句“烟岚朵朵青”,描写了一片朦胧的山间烟雾,山间的云雾弥漫,一片青翠。第七句“夜来江色静”,描写了一幅深夜的江景:夜晚江面平静无波,月光映照在江面上,显得格外明亮。第八句“寒浴一天星”,描写了一幅寒冷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寒光,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也是全诗的总结句。“夜来江色静,寒浴一天星”意思是说:夜晚江面平静无波,月光映照在江面上,星星闪烁着寒光。这句诗既写了夜晚江景的美丽,又写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江边沙洲、落日余晖、大雁归巢、霜打芦苇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的黄昏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清高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