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阶前落浅黄,已知秋色渡长江。
百骸假合宁长健,万虑丛生未肯降。
荒草露寒飞蝶尽,暮山烟带白鸥双。
倚栏独立浑无语,时把残篇对小窗。
新秋二首 其二
一叶阶前落浅黄,已知秋色渡长江。
百骸假合宁长健,万虑丛生未肯降。
荒草露寒飞蝶尽,暮山烟带白鸥双。
倚栏独立浑无语,时把残篇对小窗。
注释:
- 一叶阶前落浅黄:一片叶子落在阶前,颜色已经变得浅黄。
- 已知秋色渡长江:知道秋天的颜色已经延伸到长江那边了。
- 百骸假合宁长健:百骸(身体的各个部分)虽然暂时合并在一起,但并不感到长久的健康。
- 万虑丛生未肯降:万般忧虑纷至沓来,却不肯平息。
- 荒草露寒飞蝶尽:荒地上的草露水沾湿了,蝴蝶也飞走了。
- 暮山烟带白鸥双:傍晚的山上烟雾缭绕,白色的鸥鸟成双结对地飞翔。
- 倚栏独立浑无语:靠在栏杆上独自站立,却什么话也说不出。
- 时把残篇对小窗:时不时地拿起残破的篇章对着小窗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新秋二首》中的第二首。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的感慨和孤独之情。
首句“一叶阶前落浅黄”,诗人看到阶前的落叶已经由绿变黄,暗示着季节已经进入了秋天。接着,“已知秋色渡长江”,表明诗人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它从长江那边传了过来。这里,诗人将秋天的景色与长江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宏大而深远的画面。
接下来两句“百骸假合宁长健,万虑丛生未肯降”,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受。诗人感叹自己的身体虽然暂时健康,但内心却充满了忧虑和困惑。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的内心更加复杂和矛盾。
接下来的四句“荒草露寒飞蝶尽,暮山烟带白鸥双”,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诗人观察到了荒草上的露水、暮山上的烟雾以及白鸥的身影,这些细节都为秋天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情感。
最后两句“倚栏独立浑无语,时把残篇对小窗”,则是诗人在面对秋天的景象时所发出的感慨。他倚靠在栏杆上独自站立,却什么话也说不出。这时,他拿出了手中的残篇,对着小窗户发呆。这里的“残篇”可能是指他所写的诗歌,也可能是其他一些文学作品。而“小窗”则可能是他读书的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时的孤独和沉思。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情感表达,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在秋天的孤独和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即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