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问行李,策足游上都。
晚风吹客袂,话别聊踌躇。
朝家渴多士,璧水来英儒。
子志横四海,亦复随群趋。
磨砺强国策,它时剪骄胡。
卓彼漫塘翁,一壑老壮图。
万牛挽不前,世事付长吁。
君欲访隐所,为问今何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夏肯父赴补》。下面我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 “之子问行李”:这里的“之子”指夏肯父,而“行李”则是指他的行囊和随身物品。
- 注释:“行李”,即行装、携带的用品。
- 赏析:这里表达了对夏肯父即将开始新生活的期待和祝福。
- “策足游上都”:指的是乘坐马车前往京城。
- 注释:“都”,首都的意思;“上”,指京师长安。
- 赏析:暗示了夏肯父将有机会在京城发展自己的事业。
- “晚风吹客袂”:晚风轻拂,吹动行人的衣服。
- 注释:“客袂”,客人的衣服。
- 赏析: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凉意的傍晚场景,为下文的离别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
- “话别聊踌躇”:在告别的时候,双方有些不舍。
- 注释:“话别”,告别;“踌躇”,犹豫,不决。
- 赏析:反映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即将分别时的情感波动。
- “朝家渴多士”:朝廷急需贤才。
- 注释:“朝家”,朝廷;“渴”,渴望;“多士”,众多贤士。
- 赏析:表达了对朝廷人才匮乏的关切以及对夏肯父能够成为其中一员的期许。
- “璧水来英儒”:意为如美玉般清澈的水涌来了英才。
- 注释:“璧水”,比喻人才如宝玉般珍贵;“英儒”,英俊且有学问的人。
- 赏析:赞扬了夏肯父的才华和德行,预示着他将为国家作出贡献。
- “子志横四海”:表明夏肯父胸怀壮志,想要在四海之内有所作为。
- 注释:“子”,对对方的尊称;“志”,志向;“横”,横贯;“四海”,指全国各地。
- 赏析:强调了夏肯父的远大抱负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
- “亦复随群趋”:也愿意与众人一起前进。
- 注释:“复”,也;“随群趋”,跟随大家的步伐。
- 赏析:展现了夏肯父的谦逊和愿意融入集体的意愿。
- “磨砺强国策”:意味着要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出谋划策。
- 注释:“磨砺”,磨练;“国策”,国家的方针政策。
- 赏析:表达了夏肯父对国家未来的关心和贡献的决心。
- “它时剪骄胡”:将来有一天会剪灭强敌。
- 注释:“骄胡”,傲慢的敌人。
- 赏析:预示了夏肯父在未来可能会有一番作为,为国家带来荣耀。
- “卓彼漫塘翁”:称赞那位隐士的高尚品德。
- 注释:“卓”,出众;“彼”,那位;“塘翁”,隐居在池塘旁的老翁。
- 赏析:通过对这位老翁的赞美,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高度赞赏和向往。
- “一壑老壮图”:形容那位隐者的生活充满了宁静和满足。
- 注释:“壑”,山间深谷;“老壮图”,老年的壮志图谋。
- 赏析:描绘了隐者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状态。
- “万牛挽不前”:比喻许多努力都无法推动事情向前发展。
- 注释:“万牛”,无数的劳力;“挽”,拉动。
- 赏析: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观的情绪,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某种困境。
- “世事付长吁”:表示对世事的无力感和叹息。
- 注释:“世事”,世间事务;“付”,交付;“长吁”,长时间的叹息。
- 赏析:揭示了作者面对复杂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 “君欲访隐所”:如果你想要寻找一位隐士。
- 注释:“君”,你;“访”,寻找;“隐所”,隐居的地方。
-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作者自己可能也在寻找这种生活状态的愿望。
- “为问今何如”:想问你现在的情况如何?
- 注释:“为”,为了;“问”,询问;“今”,现在。
-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夏肯父的关心和牵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