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恩端许返柴荆,便合跏趺过此生。
九节烦君持送似,人间险处不重行。
【注释】
归期:回家的日期。柴荆:指简陋的住所。陈时:旧友。灵寿杖:指拐杖,因用木做成,故名灵寿杖。求诗:请求写诗。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归家后与故人陈时相聚时所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归隐生活的满足和愉悦。
第一句“或传有归期”中的“归期”指的是诗人的归隐生活。诗人在此表示自己或许已经有了回归家乡的计划。这里的“归期”并不是指诗人要离开这个繁华的世界,而是指他的隐居生活即将开始。
第二句“陈时发饷灵寿杖求诗”中的“发饷”指的是送别。诗人与陈时分别时,陈时送给他一根灵寿杖,并请求他为这首诗作注。这里的“发饷”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赠送,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沟通。灵寿杖作为古人常用的拐杖,也象征着诗人对于回归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第三句“圣恩端许返柴荆,便合跏趺过此生”中的“柴荆”指的是诗人的隐居之处。这里的“柴荆”并不是指简陋的住所,而是诗人对于自己的隐居生活的描绘。这里的“端许”表示皇帝的命令,意味着诗人的隐居生活是被允许的。最后一句“便合跏趺过此生”中的“便合”表示诗人认为自己应该这样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豪感。他觉得自己应该像佛陀那样,在这个世界上静静地度过余生。
最后一句“九节烦君持送似,人间险处不重行”中的“九节”指的是九曲长廊,这里比喻人生之路曲折复杂。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反思。他认为人生中有许多险阻和困难,但是只要坚定信念,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因此,他希望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保持冷静和从容,不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