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娘虽老风流在,学得啼眉时世妆。
只有于潜旧家女,但携篷沓嫁新郎。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借物抒情。全篇写“于潜旧家女”,赞颂其不衰的风韵和高洁的志节。首联“徐娘虽老风流在”,点出主人公是年已五十多岁的女子。“徐娘”本指年轻女子,这里用它形容这位于潜女子,意谓虽然年纪不小了,但风采犹存,仍不失为一个风流女子。“学得啼眉时世妆”,这一句的意思是她学得了时下流行的化妆术,即涂脂抹粉、画眉描唇等,以迎合时尚。
颔联“只有于潜旧家女,但携篷沓嫁新郎”,意思是只有于潜那个旧时的世家女子才如此美丽,其他女子都做不到。这里的“篷沓”指装束,也指嫁妆。“但”字有“只”的意思。“旧家女”指的是旧时的于潜名门望族的女子。“但”字在这里也有“仅”的意思。作者通过对这位于潜旧家女的描写,赞美了她那不因岁月而衰败的美艳,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答案】
徐娘虽老风流在,学得啼眉时世妆;只有于潜旧家女,但携篷沓嫁新郎。
译文:
虽然徐娘老了,但她依然保持着风流的姿态,学得了流行一时的妆容。只有于潜那个旧时的世家女子,才如此美丽,其他女子都做不到。
赏析:《于潜道中戏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绝。这首诗通过写一位年逾五旬、依旧美丽的于潜女子,来抒发诗人对当政者的不满以及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气。
此诗前两句写“徐娘虽老”,仍“风流在”,后两句写“于潜旧家女”,却“但携篷沓嫁新郎”。从结构上看,这是由实及虚,又由虚及实,前后照应。前两句写“徐娘”之“风流”,是实写。“徐娘虽老”,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美艳,“风流在”,“时世妆”就是这种美的表现。后两句写“于潜旧家女”,是虚写。诗人通过想象虚构了一个人物——于潜旧家女儿,这个女子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还有很高的精神修养。她能够不受外界影响,保持自己的本色。这样的女子,自然值得称道,因此,诗人赞叹她“但携篷沓嫁新郎”。
此诗的主旨在于讽刺那些阿谀逢迎的小人。诗人在诗的开头就写道:“徐娘虽老风流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徐娘年纪大,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特有的美艳。这里的“徐娘”指徐淑,是东汉著名文学家班固的外孙女,也是班昭的侄女、班宣的女儿。她年轻时美貌非常,婚后更是娇艳动人。后来被选入宫廷为贵人,成为汉和帝刘肇的妃子。公元92年,汉和帝驾崩,她的儿子刘保继位为汉顺帝,封她为皇后。然而她却因为与外戚窦宪关系暧昧而被免为庶人,最后忧郁而亡。诗人用“徐娘”来指代这位旧日美人,是说尽管徐淑已经死去多年,但她的美丽却依然存在。“学得啼眉时世妆”这句的意思是:徐淑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她的美丽却依然存在。这里的“啼眉”是指古代妇女的一种化妆方法,即涂脂抹粉、画眉描唇等,以迎合时尚。
诗人又写到了另一位“于潜旧家女”。“只有于潜旧家女,但携篷沓嫁新郎”。这里的“于潜”是指浙江省德清县的一个古地名。在历史上,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繁华的地方,有很多贵族家庭在那里居住。然而现在却只剩下一些破旧的房子,没有人居住。诗人在诗中用“于潜旧家女”来指那位女子,是说只有于潜那个地方才能出这样的美女。“但携篷沓嫁新郎”的意思是:只有于潜那个旧时的世家女儿才如此美丽,其他女子都做不到。这里的“篷沓”是指装束,也指嫁妆,表示她的身价很高。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生动。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徐娘”和“于潜旧家女”的美貌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前两句写“徐娘”之“风流”,是实写。“徐娘虽老”,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美艳,“风流在”,“时世妆”就是这种美的表现。后两句写“于潜旧家女”,是虚写。诗人通过想象虚构了一个人物——于潜旧家女儿,这个女子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还有很高的精神修养。她能够不受外界影响,保持自己的本色。这样的女子,自然值得称道,因此,诗人赞叹她“但携篷沓嫁新郎”。
此诗通过写一位年逾五旬、依旧美丽的于潜女子,来抒发诗人对当政者的不满以及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