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城门夜不开,城头椎鼓鸣春雷。
绯衣擎火燎民屋,万井一炬飞红埃。
道傍横尸人不识,血流但见秦淮赤。
府中官吏一百人,尽取姓名书罪籍。
元戎被执不得归,贼坐黄堂纵呵斥。
明朝传檄下九州,九州牧伯不敢收。
可笑官军櫜羽箭,环视走卒撄城楼。
将军楼船下巫峡,胆落双旌俱卷甲。
日枭五十三头颅,一战何曾短兵接。
今年新起故将军,灞陵醉尉勿浪嗔。
文致太平武定乱,非渠谁复清风尘。
秣陵城门夜不开,城头椎鼓鸣春雷。
这句诗描绘了秣陵(今南京)城门深夜依然紧闭的场景,城头上的鼓声如同春雷般响亮。
绯衣擎火燎民屋,万井一炬飞红埃。
这句诗描述了一名身着红色衣服的人手持火把点燃了民房,火焰蔓延至万家,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红色的烟雾。
道傍横尸人不识,血流但见秦淮赤。
这句诗描绘了道旁横躺着的尸体无人辨认,只有秦淮河两岸的血迹鲜红可见。
府中官吏一百人,尽取姓名书罪籍。
这句诗描述了府中的官吏们将一百位官员的名字记录在册,准备追究他们的罪行。
元戎被执不得归,贼坐黄堂纵呵斥。
这句诗描述了元戎将军被俘后无法返回家园,而贼军却坐在黄堂上随意呵斥他。
明朝传檄下九州,九州牧伯不敢收。
这句诗描绘了在明朝的传宣檄文下达后,各地的州牧和郡守不敢收留俘虏。
可笑官军櫜羽箭,环视走卒撄城楼。
这句诗描述了可笑的是官军们放下了弓箭,转而注视着那些逃难的士兵,他们在城墙上奋力抵御着敌军的攻击。
将军楼船下巫峡,胆落双旌俱卷甲。
这句诗描绘了将军们乘坐楼船下到了巫峡,士兵们的胆气已经消失殆尽,他们纷纷收起了旗帜并卸下了铠甲。
日枭五十三头颅,一战何曾短兵接。
这句诗描述了日间斩杀了五十三个敌人,然而这一场战斗并没有真正地使用到短兵器。
今年新起故将军,灞陵醉尉勿浪嗔。
这句诗描绘了今年刚刚上任的旧将军,不要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文致太平武定乱,非渠谁复清风尘。
这句诗总结了整首诗的主旨,指出只有用文治来安定天下,用武功来平定叛乱,才能恢复清明的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