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有游癖,访古来林坰。
不到馀十年,历历记所经。
岂惟物推移,抑亦人飘零。
忧来欲谁语,一醉将忘形。
我鬓非垂杨,安得长青青。

诗句释义

1 游法华瑶阜蜃洞以糁径杨花铺白毡:这句描述诗人游览法华寺附近的瑶阜和蜃洞,并用路上散落的杨花铺设成白毡。“糁”指撒布;“瑶阜”、“蜃洞”都是地名;“杨花”则是指春天飘落的柳絮,常用来比喻时间、空间的流转。

  1. 点溪荷叶叠青钱:这里描绘了在溪边采摘荷叶,将它们叠成青色的钱状物景。“点”指的是点缀;“青钱”通常指荷叶,形状像古代铜钱;“叠”指重叠放置。

  2. 分韵余既有作复各赋古诗一以纪游事:此句表明作者已经各自写下了与这次旅行相关的诗作,并共同分享以记录旅程。“分韵”是中国古代文人聚会时的一种游戏,通过诗的形式来表达各自的情感与景色;“既有作”指已经有了作品;“复各赋古诗”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诗歌作品。

  3. 其十三:这是这首诗的第13首。

译文

子长有游癖,访古来林坰。
不到馀十年,历历记所经。
岂惟物推移,抑亦人飘零。
忧来欲谁语,一醉将忘形。
我鬓非垂杨,安得长青青?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情凝视和内心世界的抒发。首四句勾勒出诗人对古地探访的回忆,以及对自己多年未见故地变化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的永恒与人的生命易逝,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最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情感体验,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希冀。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命和时光的独特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