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台正字垂拱臣,手持鸿笔扶金轮。
喔咿自拟教牝晨,尚欲圭璧全其身。
笔精墨妙虽有神,千载乃作无端人。
以人废言古所闻,尚可展卷书吾绅。
【注释】
麟台:唐代官署,掌天文、历法等事。正字:官名。垂拱(zhui guǒ):唐武则天年号(685—690),唐高宗李治的年号。鸿笔:形容文采飞扬。金轮:比喻文章有光辉。喔咿:吟讽之声。教牝晨:指教人从早起床读书。圭璧:古代祭天地时用的玉器,此处指美好的东西。无端人:指没有学问的人。展卷书绅:指写在衣带上,以备遗忘。绅:衣带。
【赏析】
这首诗是陈子昂的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赞美前朝文人学士勤奋好学,不因权贵的压迫而放弃自己的志向,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全诗以议论为主,抒情色彩很浓厚。
“麟台正字垂拱臣”一句起首便点出了诗人的身份和背景,他是麟台正字,也就是掌天文、历法等事的官员。垂拱年号是指唐武则天年号(685—690),此时正是武则天当政时期,陈子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他手持着一支鸿笔,如同扶摇直上九天的金轮一样,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第二句“手持鸿笔扶金轮”中的“手持”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陈子昂手中的笔,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武器。他挥舞着这把武器,如同扶摇直上九天的金轮一般,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第三句“喔咿自拟教牝晨”则是对前两句的一种转折。陈子昂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在想象自己像母鸡一样,用教鞭敲打着清晨的大门,唤醒人们早起读书的场景。这里,他运用了“喔咿”和“教牝晨”两个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了他的形象和动作。然而,他也意识到这样做并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有些人并不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旧观念。
第四句“尚欲圭璧全其身”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尽管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但他也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接受。他试图用美好的事物来吸引人们,希望能够使他们能够接受自己的教育方式。然而,这也让他感到了一丝失落和无奈。
最后一句“以人废言古所闻,尚可展卷书吾绅”则是一种总结和升华。陈子昂明白,虽然自己的行为可能无法让所有人都接受,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尽管这样的道路并不容易,但陈子昂还是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对现实情境的描写,展现了陈子昂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他希望借助历史人物的力量来激励和鼓舞自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