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闾未死已招魂,却是狂夫不要论。
谁肯将身缘问道,十年卧病菊花村。
郑唐仲挽词的原文如下:
三闾未死已招魂,却是狂夫不要论。
谁肯将身缘问道,十年卧病菊花村。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释义和分析:
三闾未死已招魂:这句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即使他已经去世,但人们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如招魂)来纪念他。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政治理想而闻名,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被后人广泛传颂。
却是狂夫不要论:这里的“狂夫”指的是那些不顾国家安危、一味追求个人享乐的人。这里表达的是对那些不顾大局、只顾自己享受的人的批判。
谁肯将身缘问道: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疑问,即在面对国家的危难时,有谁能真正地关心国家的命运,并为此而努力工作呢?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那些不为国家着想的人的不满。
十年卧病菊花村:这句描述了诗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环境。菊花村可能是指一个风景优美、适合休养生息的地方,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因疾病而长时间未能参与国家事务。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郑唐仲挽词》不仅是对屈原的怀念,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通过对屈原的追念,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那些忽视国家大事、只顾个人享乐之人的批评。同时,诗人的个人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即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国家的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