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师画像如师活,聚散如何呼又喝。
似与不似吾不知,却是梦中青直裰。

得大慧顶相有亲笔赞

得大慧顶相:得到佛祖的真像。大慧,即达摩大师,是中国禅宗六祖。顶相,即头顶。

有亲笔赞:有写下来赞颂的书信。

见师画像如师活:看到师父的画像就像师父活了一样。见师,见到师父。画像,指画在纸上或布上的肖像。

聚散如何呼又喝:聚散,这里指生死。呼又喝,佛教语。意谓人世间的一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是无常的。

似与不似吾不知:我对于这是否为真佛祖的画像,尚且不清楚。

却是梦中青直裰:却像是梦中穿着青色僧衣。青,这里指和尚所穿的青色袈裟。直裰,是僧人穿的一种上衣。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贯休所作的一首题画诗。贯休是晚唐著名的诗僧画家,他以诗画著称于世,诗画皆精,尤工于画。他的诗歌大多以佛理入诗,以禅意入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首诗就是他以禅意入画的作品。

诗的前两句“得大慧顶相有亲笔赞”,写的是诗人看到师父的画像后,觉得十分亲切,仿佛见到了佛祖本人,并有亲笔赞颂的信函。这里的“大慧”指的是达摩大师,即达摩祖师。他是中国禅宗四代祖师,也是中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临济宗的创始人。达摩祖师在中国历史上被尊为禅宗的始祖,是印度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他的学说被称为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主要支派之一。

第三句“见师画像如师活”,写的是诗人看到师父的画像后,感觉非常亲近,就像见到了师父本人一样。这里的“师”同样指的是师父。

第四句“聚散如何呼又喝”,写的是人世间的种种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是无常的。佛教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因此,人世间的一切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是无常的。

第五句“似与不似吾不知”,写的是诗人对于这是不是真佛祖的画像,尚且不清楚。这里的“似与不似”,可以理解为“相似与不同”,也可以理解为“似是而非”。

最后一句“却是梦中青直裰”,写的是诗人对于这是不是真佛祖的画像,尚且不清楚。这里的“却是”,可以理解为“竟然如此”,也可以理解为“却原来是”。这里的“梦中”,可以理解为“虚幻之中”,也可以理解为“梦境之中”。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于师父画像的赞美和困惑,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也反映了佛教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