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重离别,况此双鬓蓬。
亭柳非故色,昨夜吹霜风。
临分复携手,野色犹蒙蒙。
愁深转无语,写入潺湲中。
一水分两支,来共高高峰。
出山暂相失,到海终相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此题的关键是平时注意积累、善于发现,答题时先要审题,明确要求,再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根据语境来揣摩其意思,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理解。
“别所亲”的意思是“告别了亲爱的人”。
“人生重离别”的意思是“人世间最使人悲伤的事情莫过于亲人和朋友的离别”。
“况此双鬓蓬”的意思是“何况我两鬓斑白如蓬草”,这句是说自己年事已高,头发已经斑白。
“亭柳非故色”的意思是“亭子里那垂柳已经不是往日的颜色了”;这句是说春天过去了,树木凋零了。“昨夜吹霜风”的意思是“昨天晚上吹着寒风”,这句是说夜深了,天气寒冷,风吹过柳树,树枝上的叶子已经落光。
“临分复携手”的意思是“即将分手却又紧紧握手”。这里的“分”字,是“分别”的意思。
“野色犹蒙蒙”的意思是“野外景色仍然模糊不清”。这里的“蒙”字,是“朦胧”的意思。
“愁深转无语”的意思是“忧愁很深,反而说不出话来了”。这里的“转”字,是“反而”的意思。
“写入潺湲中”的意思是“把心中的愁绪全都倾泻到潺潺流淌的河水里”。这里的“写入”是指将心中的愁苦全部倾诉出来;“潺湲”即“溪流”,“溪水流动的样子”。
“一水分两支,来共高高峰”的意思是“一条小溪有两条支流,它奔向高山”。“共”字指共同流向,这里指汇合在一起。
“出山暂相失”的意思是“从山上下来暂时分离”。“出”字指离开山林,到这里指隐居。“终相逢”意思是“最终又再次相遇”,这里的“相逢”是重逢的意思。
【答案】
别离(离别)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特别是与亲人朋友分离更是令人伤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深深留恋和思念之情。
首句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开篇,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即人生的离愁别恨,而更深层的是作者对于生死离别的感慨。
第二句“况此双鬓蓬”,用典抒发悲凉之情。诗人感叹自己年华已逝,白发苍苍,这不仅是对自己衰老的一种描述,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一种感慨。
第三句“亭柳非故色”,借景抒情,表现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亭子边的柳树不再像过去那样翠绿,而是已经变成了枯黄,暗喻了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
第四句“昨夜吹霜风”,描绘了一幅冷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寒风吹过,使得原本就萧瑟的景象更加凄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五句“临分复携手”,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两人即将分开,但却紧紧地握着彼此的手不愿松开,这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第六句“野色犹蒙蒙”,继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迷茫的画面。野外的景色虽然依旧美丽,但却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仿佛是在暗示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多变。
第七句“愁深转无语”,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由于愁绪太重,以至于连话都说不出来,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份沉重的情感。
第八句“写入潺湲中”,将内心的愁苦倾注于大自然之中。潺潺的流水如同诗人的泪水,不断地流淌着,诉说着内心的忧伤和失落。
第九句“一水分两支”,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感受。一条小溪有两条支流,它们奔向高山,象征着诗人与亲友们分别后各自走向不同的地方。
第十句“来共高高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的期望。虽然现在他们暂时分离,但终有一天会再次相聚,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尾联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离别的感慨。无论是从山中出来还是回到山中,都是一种暂时的别离和重逢。无论在哪里,只要心中有爱和希望,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