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刹花光照碧霄,龙楼柳色暗朱桥。
夸娥素月人疑近,姑射仙山路岂遥。
琮玉温姿轻拂拂,鞠衣嘉色宛飘飘。
都人莫怪芳华晚,如隔烟霞在泬寥。
【解析】
此诗为诗人与友人同游千春院观桃花时所作。“和子进千春院观桃花二首”中的第一句写景,第二、三两句写人。第四、五句写花。第六、七句写人。最后一句抒发感慨。
【答案】
译文:凤刹(指寺庙)的花光照着碧霄,龙楼的柳色暗映朱桥。夸娥(嫦娥)的素月令人怀疑近在眼前,姑射(山名,在今山西)的仙路岂是遥不可及?琮玉温润的姿态轻轻拂动,鞠衣(指仙女所穿的衣服)鲜艳的颜色宛然飘荡。都人不要奇怪芳华来得迟晚,就像隔着烟霞一样在空旷寥落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桃之作。全诗四联八句,前二联写景,后二联写人。
第一联先写景。上句说,凤凰似的建筑,花光照耀着碧蓝的天空;下句说,高耸的龙楼,绿柳掩映着朱红色的桥。这里既点出地点,又点明时间,是早春时节。
第二联再写景。颔联是说,有如嫦娥般的美女,使人怀疑她就在眼前;有如姑射山上的仙人,她的路难道会很远吗?这一联运用神话传说,烘托了桃花艳丽,更突出了景色之美。
第三联写花。颈联说,那琼玉般温润的花瓣儿轻轻摇动,好像在轻轻地拂动,而那美丽的花朵仿佛飘飘扬扬,在微风中摇曳。这一联对仗工稳,用词精炼,形象生动。
尾联写人。尾联是说,人们都不要去怪这桃花开得迟了,因为它正处在一片朦胧缥缈、空灵渺远的烟霞之中。这一联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没有过多的修饰雕琢,语言朴实无华,但写得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这首诗还巧妙地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使桃花与神仙相联系,从而赋予桃花以神奇的色彩,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