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溜古今同,临流万虑空。
采芝归绝嶂,添竹映疏丛。
影漾高秋月,声宜深夜风。
真清长在耳,何用抚孤桐。
诗的释义:
- 石道士妙声堂:指的是诗人在妙音洞修炼成仙后,自号石道士,他修建的妙声堂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建立的一座建筑。
- 泉溜古今同:泉水从古到今都是相同的,这里的“泉”是指自然界的水,“古今同”意味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泉水都保持着它的纯净和清澈。
- 临流万虑空:站在溪流边,所有的忧虑都消散了,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境界。
- 采芝归绝嶂:采摘灵芝后返回到险峻的山峰上,这里的“绝嶂”指的是难以逾越的山峰。
- 添竹映疏丛:竹叶在稀疏的丛中映衬着,这里的“添”可能是指添加或描绘。
- 影漾高秋月:影子随着高挂的秋天月亮而波动,这里的“影漾”描述了影子在水中的动态变化。
- 声宜深夜风:声音与夜晚的微风相得益彰,这里的“宜”可能是指适合、恰当。
- 真清长在耳:真正的清净之声总是存在于耳边,这里的“真清”指的是真正纯净的音质。
- 何用抚孤桐:为什么要抚摩那孤独的桐木,这里的“抚”指抚摸、弹奏琴等动作。
诗句翻译:
石头道士建造的音乐厅
泉水流淌古今相同
站在溪边所有忧虑都消解
采摘灵芝后返回险峻的山峰
竹叶在稀疏的丛中映衬
影子随着高挂的月亮摇曳
声音与夜晚的微风相称
真正的清净之音永远存在耳朵
为何要用琴来抚摸孤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道士妙声堂的建筑特点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的自然意象,如泉水、明月、清风、竹林等,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此外,通过对琴音与自然之声的对比,强调了音乐在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和自然的热爱。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