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未了晓光开,鸠唤鸠应雨又催。
消得犊车泥滑滑,此行不为杏花来。
诗句原文:
山青未了晓光开,鸠唤鸠应雨又催。
消得犊车泥滑滑,此行不为杏花来。
译文:
清晨的山色清新而明亮,天空中鸟儿的鸣叫与细雨相随。
车轮在泥泞的道路上滚动,但此行的目的并非为了观赏杏花。
注释:
- 山青(青山翠绿):描绘了早晨时分山峦的颜色。
- 未了(未完成):表示时间上的延续性或未完成之意。
- 晓光开(晓光即晨光):形容日出之时阳光初现的景象。
- 鸠唤(布谷鸟的叫声):指春雨时节布谷鸟的鸣叫,暗示着雨水的到来。
- 应(呼应)雨又催(催促): 形容雨水连绵不断,仿佛有某种力量在推动它下个不停。
- 犊车(古代一种人力驱动的车辆,俗称“牛车”):此处用来形容马车。
- 泥滑滑:形容车轮陷入泥泞难以前行的状态。
- 此行:指这次出外劝农的行为。
- 不为(不是)杏花来:表明此次出行不是为了欣赏杏花而来。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作品《陪郡侯出郊劝农 其二》中的第二句。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山村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感受。首句“山青未了晓光开”,以色彩斑斓的山景开篇,表现了大自然在黎明时刻的美丽和生机。次句“鸠唤鸠应雨又催”,则进一步描写了自然界生物对春雨到来的反应,生动地捕捉到了春季雨天的微妙变化。第三句“消得犊车泥滑滑”,表达了作者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不易,反映了当时交通状况不佳以及农民劳作之辛苦。最后一句“此行不为杏花来”揭示了这次外出的真正目的不在于赏花,而是在于参与田间劳动,体现了诗人关心民生、体恤农民的情感。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工作的尊重和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