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词源广更深,数篇春涨渺云岑。
争如一首修楼记,妙写仁人出处心。
【注释】:
1.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门之上。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都曾登临此楼,并写下著名的《登岳阳楼》。
2.词源:指诗词创作的灵感来源。
3.春涨:春天的湖水泛涨。
4.云岑:高耸入云的山峰。
5.仁人:仁慈的人。
【赏析】:
《岳阳楼杂咏十二绝·其十一》是宋代大儒朱熹的作品。诗中以“仁人”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渴望像杜甫、白居易一样写出不朽作品的愿望。全诗意境宏大,语言凝练,充分表现了朱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首句“李杜词源广更深”,以“李杜”指代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史上杰出的诗人,其作品流传至今,影响深远。这里所说的“词源”,是指诗歌创作的根本源泉,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而“广更深”则形容这两位诗人的词源之广,其影响力之深远,如同大海一般深邃广大。
次句“数篇春涨渺云岑”,用“春涨”比喻自己的作品如同春天的湖水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春涨”不仅指自然景色的变化,更暗示着自己的作品如同春日里的江水,源源不断,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而“渺云岑”则描绘出一幅壮美的画面,仿佛云雾缭绕的高耸山峰,象征着诗人作品的高远境界。
末句“争如一首修楼记,妙写仁人出处心”。这里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杜甫、白居易等人作品的喜爱。他们认为这些作品能够深刻揭示出仁义之人的内心世界,让人深感敬仰。而朱熹自己则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以彰显他的仁心与智慧。这既是对杜甫、白居易作品的高度赞赏,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与期许。
整首诗意境宏大,语言简练,通过对两位伟大诗人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与执着追求。同时,也体现了朱熹作为一位文化巨匠的深厚底蕴和高尚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