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乐本无声,吹箫且任情。
于兹代长啸,自是一般清。

【赏析】

“内乐本无声”,以声写静,是说仙乐本来清寂幽远,无丝竹管弦之声。“吹箫且任情”是说仙人吹箫时,随心所欲、任意所至。“于兹代长啸,自是一般清”,这两句是说,在这静谧的夜晚,我代行仙人之长啸,发出的声音与仙人一样清幽。全诗以咏仙为主题,通过描写吹箫的动作及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内乐本无声”中的“内乐”指内心音乐。这里是指神仙的音乐本来就没有声响。诗人用“本无声”来反衬后文“但任情”,说明吹箫时完全凭感情自由表达,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和规律。“吹箫”是《列子·汤问》中的故事,据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擅长弹奏古琴名曲《高山流水》,钟子期能领会其中的意趣。后来伯牙得知钟子期已死,悲痛欲绝,于是摔琴谢知音而去,终身不复弹琴。后人据此引申为“知音”的典实。这里用“吹箫”代指“知音”,即诗人希望有知己。

次句“吹箫且任情”中的“任情”即随情,意思是说吹箫时完全凭感情自由发挥。“且”字在这里有暂且的意思,表明诗人在此时此地暂时抛开一切杂念,专心致志地吹奏仙乐。“且”与“任情”,都表现了诗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之情。

三句“于兹代长啸”中的“兹”指此,这里指自己。“代”是代替的意思。“长啸”即长吟高歌,这里指的是诗人模仿神仙长啸,发出的声音也如同神仙一样清越悠扬。“自是一般清”中的“自是”是自然如此的意思,表明诗人认为这种清逸的境界是天生的,非人为所能改变。这里的“清”,既指声音清越,又暗含一种飘逸超脱的人生态度,即追求那种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境界。

四句“于兹代长啸,自是一般清”中的“兹”指此,表示诗人自己。“自是”是自然如此的意思,表明诗人认为这种清逸的境界是天生的,非人为所能改变。这两句的意思是:在这样的夜晚我代行仙人的长啸,发出的声音也如同神仙一样清越悠扬。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自身置身于神仙境界之中,表达了自己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以咏八仙为主,通过对神仙吹箫动作和声音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宁静、和谐、美好的仙境。诗人通过自身的想象和联想,将自己融入其中,表达了自己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