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拒霜三十里,又催箫鼓作秋声。
诗句原文:
一带拒霜三十里,又催箫鼓作秋声。
注释解释:
- 拒霜:指一种植物,秋天时花色鲜明,常被用于比喻秋天的美丽。
- 三十里:形容范围广泛,数量众多。
- 又:表示递进关系,进一步描述。
- 箫鼓:古代乐器,此处用以象征节日或庆典的气氛。
- 作:引发,引起。
- 秋声:秋天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等。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室外秋景及心境。诗人在任江西提刑期间,有感于验尸无据可依,以致奸吏指轻作重,以有为无,造成许多冤狱。遂著《检验尸格》,规定检验官验尸,应于伤损处当众唱伤痕,众无异词后,再记录在案,作判案凭据。然而,征人消息杳然,无人传递,倍感秋色凄凉。此处秋景其实清爽:拒红霜,晴空碧,雁斜飞,并无黯淡之状。元代白珽《西湖赋》云:“秋荣不淡,拒霜已红。”表达了秋天的美景。而此时,作者听到远处传来的箫鼓之声,更增添了一份萧瑟之感。因此,诗人用“拒霜三十里,又催箫鼓作秋声”一句,既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也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状况的不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