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送自崖返,忍看骑马回。
故情真独厚,叠鼓未须催。
此去无三舍,相留尽一杯。
风林如惜别,摵摵暮声哀。

【注释】

去通义:指离开通义县赴刑。按刑汉嘉:被判刑。中岩,即今甘肃武威县境内的中山林。师伯浑,名不详。中岩师伯浑:指与诗人交好的中岩寺僧人。临别:分别。因成二诗,其一:相送;自崖返:自己返回来;忍看:不忍看着;骑马回:骑着马回来。其二:故情:旧有的感情;真独厚:真真切切、深深地;叠鼓:《汉书·张敞传》载,张敞为京兆尹时,有人盗官物,当夜捕得,问其姓名,对曰:“臣名阑,字次公。”“阑”是“难”的古字,“次公”就是“难得”。意思是说,此人盗官物,但因为和我有深厚的交情,所以不杀而释放了他。未须催:不必催促。此去无三舍:指从长安到边塞没有多远,不用三宿就可到达。三舍,古代以一里为一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就是三十里。相留尽一杯:要留下我喝一杯酒。相留:留住我;尽一杯:只喝这杯酒。风林:即中岩,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西北。惜别:珍惜离别;摵摵:鸟叫声,傍晚时分鸣叫的声音。暮声哀:傍晚时分的鸟叫声,使人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当时安禄山叛乱正炽,李白被贬为左拾遗,随侍御使赴岭南途中,至中岩寺,与中岩寺僧师伯浑告别。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第一句“相送自崖返”,写送别的地点。“崖”,山崖;“返”,返回来。第二句“忍看骑马回”,写送别的情景。“骑”,坐骑。第三句“故情真独厚”,写友情之深。“故情”,旧日之情。第四句“叠鼓未须催”,写友情之长。“鼓”,更鼓。第五句“此去无三舍”,写友情之近。第六句“相留尽一杯”,写友情之深。第七句“风林如惜别”,写友情之浓。第八句“摵摵暮声哀”,写友情之重。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