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模岂称侍承明,不愿箫韶听九成。
但愿丰年有高廪,千夫穫稻看秋晴。

【译文】

我的形象模子岂能称侍奉承明殿,我不想吹箫韶乐听九成宫。

但我只求丰收年有高高的谷廪,千夫收获稻谷看秋晴。

【注释】

形模:形象、模型。

承明殿:汉宫名,在长安城东南。

箫韶:古代乐器名,《书经》“大猷诞敷,五服甸服。锡土圭,告协时雨。”郑注:“以箫和韶声告天下曰‘时雨若”也。

九成:指九次演奏的乐曲。这里借指帝王的恩泽。

丰年:收成好的时候,粮食丰收。

高廪(lǐn):高悬的米仓,比喻粮食丰富。

千夫穫稻:千夫之众收获稻谷。

看秋晴:看到秋天的天空晴朗。形容丰收之景。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农事的诗,诗人在赞美丰收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当政者的希望。

开头两句“形模岂称侍承明,不愿箫韶听九成”,意思是说,我所追求的形象与地位,怎能与承明殿相称,我不想享受九成的恩典。这里的“承明殿”指的是承明门,是汉代皇帝居住的地方,象征皇权。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权力和地位的淡泊。

接下来两句“但愿丰年有高廪,千夫穫稻看秋晴”,意思是说,我只希望有一个丰收的年份,有丰富的粮食,让千夫百户都能收获稻谷,看到秋日的晴空。这里的“丰年”指的是年景好,粮食充足;“高廪”指的是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千夫穫稻”指的是千夫百户都能收获稻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农民劳动成果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富强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关注民生的高尚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